在1989年《財富》雜誌一篇名為《冠軍投資者的秘訣》(Secrets of a Champion Investor)的文章里,《巴倫周刊》(Barron』s)的現任特約編輯、當時還年輕的蘇安迪(Andrew Serwer)在一次長時間採訪中,討論了林奇的投資理念。這篇文章給散戶投資者的建議很簡單:尋找「股價較低」但業務蒸蒸日上的公司,並且在投資前要進行分析研究,充分了解該公司的業務。
林奇表示,在投資之前,他會在現實世界中尋找優秀的公司,比如對塔可貝爾(Taco Bell)的一種玉米餅進行抽樣調查,或者發現妻子更喜歡Hanes品牌的連褲襪;然後分析這些公司的發展潛力、商業模式、資產負債表、估值,甚至對公司進行調研、親自到公司考察,以及電話聯繫公司員工。林奇後來在2000年出版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One Up on Wall Street)一書里詳細介紹了這種「買你了解的股票」的投資風格。這種策略讓這位基金經理數十年來的業績始終領先於同行,並讓他收穫了大批散戶粉絲。人們希望從他這裏獲得退休期間謹慎投資的建議。
但即便是最優秀的投資者也會犯錯。對林奇而言,最大的錯誤是錯失了一些投資機會。在4月25日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林奇談到自己錯過了蘋果(Apple)和晶元製造商英偉達(Nvidia)的崛起,雖然他很早就從現實世界中看到了這些公司成功的跡象,就像他在數十年前從塔可貝爾和Hanes身上看到的那樣。
林奇哀嘆道:「蘋果的業務不難理解。我的意思是,我是有多愚蠢?」林奇現任富達管理研究有限公司(Fidelity Management & Research)的副董事長。他表示,早在2000年代初,他就注意到女兒買了一部iPod,他發現蘋果有很高的銷售利潤,但他沒有購買蘋果的股票。「我應該對蘋果做一些功課……它並不是一家複雜的公司。」
雖然錯過了一些機會,林奇並不認為應該因為擔心錯過機會而跟風投資熱門股票,尤其是在沒有充分了解公司業務的情況下。他警告散戶:「你必須慎重,仔細研究資產負債表。公司股票上漲的原因是什麼?『買入股票的人越來越多』並不是合理的理由。」
林奇指出,為了獲得豐厚的長期收益,投資者應該尋找「一家業務好轉或有增長潛力的公司」,然後分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以確定其是否管理得當,並且沒有背負太多債務。雖然一些華爾街的分析師警告投資者,由於美國可能陷入經濟衰退,應該繼續採取防禦性的投資策略,但林奇認為「沒有人能預測未來」,關鍵是要在投資前充分評價每一家公司。
他說:「要知道,自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以來,我們經歷了13次衰退和13次復甦。我無法預測未來,但有許多人預期或者預測會發生經濟衰退,或許這確實會發生,但我不能確定。」(財富中文網)
翻譯:劉進龍
審校:汪皓
*以上內容轉載自財富中文網,千龍遷徙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