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即使在傳統的涼爽天氣模式下,大堡礁也會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但研究人員認為現在採取行動及時止損還為時不晚。
去年本應是大堡礁從白化現象中恢復的一年。較低的海洋溫度本可以讓珊瑚從接二連三的白化事件中恢復過來。
然而,天氣卻比預想的還要熱。這引起了氣候觀測者對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的極大關注。
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主任瓦肯菲爾德(David Wachenfeld)說,結果事與願違,大堡礁在去年發生了大規模的白化現象。
「雖然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會說拉尼娜年比中性年或厄爾尼諾年更冷,這當然也是我們的經驗,但整個地球的氣候正在發生變化,正在變暖。我們現在的氣溫比前工業化時代高出1.1度,因此,即使在拉尼娜年,儘管氣溫較低,但也不再像過去那麼涼爽。」
去年的情況表明,即使在拉尼娜現象發生時,氣溫也能達到導致大堡礁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的溫度。
大衛·瓦肯菲爾德(David Wachenfeld):當海面溫度過高且持續時間過長時,就會出現白化現象。
珊瑚受到壓力,排出藻類,變成白色。
它們不會死,但只有在溫度下降時才能恢復。這就是問題所在。
在過去的七年裡,海洋熱浪使大堡礁發生了四次大規模白化現象。
這是前所未有的頻率,影響了三分之二的大堡礁。
科學家們現在已經了解到,在拉尼娜現象期間,基線溫度會高到足以導致白化現象發生的水平。
報告稱若不採取更有力的氣候行動 大堡礁或因白化被毀。
氣候委員會表示,如果碳排放繼續保持目前的水平,到2034年,珊瑚白化現象可能每兩年發生一次,到2044年可能每年發生一次。
一份新的報告指出,如果十年內不大幅減少碳排放,大堡礁可能會被每年的白化事件所摧毀。
氣候委員會表示,如果碳排放繼續以目前的速度繼續下去,到2034年,珊瑚白化可能每兩年發生一次,到2044年,每年都會發生。
報告說,在這些條件下,2300公里長的世界文化遺產大堡礁將無法生存。
氣候委員會周一的報告說:「這些條件將切實地破壞大堡礁,以及全世界大多數淺水熱帶珊瑚礁。」
「在高排放情景下,預計到本世紀末,海洋熱浪的頻率將增加50倍,海洋的許多部分可能會達到近乎永久性的海洋熱浪狀態。」
報告說,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不足以減緩海洋溫度的上升以保護珊瑚礁。
氣候委員會說,在這十年中減少50%至75%的排放,是確保珊瑚礁生存的唯一途徑。
報告說:「作為第一步,聯邦政府應與主要盟友相匹配,並承諾在十年內將排放量減半。」
氣候委員會的評論是在聯邦當局周五表示在大堡礁上發現另一次潛在的白化事件後幾天發表的。
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在一份聲明中說:「它(白化)在多個地區廣泛存在,變化不定,影響從輕微到嚴重不等。」
如果得到證實,這將是第六次大規模白化事件,也是六年來的第四次。
科學家們警告說,溫室氣體排放正在推高海洋溫度,這反過來又在1998年、2002年、2016年、2017年和2020年造成大堡礁的大規模白化事件。
本月早些時候,政府間氣候變化【相關閱讀: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專門委員會的一份重要報告稱,該珊瑚礁正處於危機之中,並面臨著不可逆轉的破壞前景。
這一警告說,在高碳排放的未來,從2035年起每十年和2044年之後每年都會看到珊瑚礁白化兩次。
白化現象和新報告恰逢聯合國監測團應澳大利亞的要求于周二抵達,以檢查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反應性監測團將花9天時間評估莫里森政府的《珊瑚礁2050長期可持續發展計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上周發表的一份聲明稱,它旨在「確保解決氣候變化和其他因素對大堡礁構成的威脅,並確定在影響這個標誌性自然遺址狀況的其他領域加快行動的途徑」。
監測人員將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供一份報告,供其在6月進行審查,決定是否從2023年起將大堡礁列為世界瀕危遺產。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澳洲華廈,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