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堂到地獄!中國女孩被麻省理工錄取,母親發了一條朋友圈后,她卻迎來災難……

2024年01月08日 11:04

最近,ED開獎,北師大實驗中學的李羅羅成為今年MIT(麻省理工)的三位幸運兒之一,錄取的專業是數學與計算機,媽媽十分高興,把這個喜訊發布到了朋友圈。

在高興之餘,除了感謝之外,還順便把一路走來的各種優異瞬間和參加的歷年競賽都細數出來。

沒想到的是,這樣的「媽媽的驕傲」之後,祝福聲還沒有收到,就因為被截圖后互聯網瘋傳后,變了「風味」。網友們送上的不僅不是祝福,反而是質疑、舉報,甚至發起了網路暴力,更有網傳有家長直接向MIT提出舉報,要求撤銷該學生的Offer。

這樣的反轉,給孩子即將到來的光明前程蒙上陰影。

遭到舉報后,她被人肉、網暴……

相比較事件本身而言,舉報制度被濫用的負面效應開始演變成另外一場鬧劇。

在大家的質疑聲中,李同學在知乎里發表了2次長篇的說明,但是卻引發更多人的好奇和質疑,以至於網友開始進行逐一查找公開資料。而她之所以會被大家質疑,很大程度是這個MIT確實是難考,不是說一般的成績優秀就可以獲得Offer的。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隨著事件的發酵,在被大家扒出的各種質疑中,最為突出的是關於她的競賽成績和個人身份。有網友直接查找了信息學奧賽NOI的信息,發現實際上最近兩年參加的名單里並沒有她,而她實際上只是參加了歐洲的女生組信息學比賽,在她高一的時候參加的NOIP2021(2021年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拿到了第三名的成績,這個成績在掐尖兒的學霸朋友圈算不上是好成績。

另外關於身份的疑問,在知乎里李同學的說明文中提及到了一個USACO集訓營 (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選拔營),因為這個訓練營的目標是為了選拔代表美國隊參加國際信息學奧賽的選手,所以參賽者必須是美國籍。

看到這裏,很多網友推測,能落戶北京,通過中考優異成績進到北師大實驗中學國際部的李同學應該是在美國出生的美國寶寶,所以才可以利用身份的便利成功參加USACO集訓營。這樣一來,把國籍身份用到極致的方式就可以說得通許多。

隨著舉報人掀起的風暴,本來等待順利入學的李同學和家人開始陷入了網路輿論的漩渦,各方的品頭論足,點評事件,蹭熱度等瞬間讓她和家人喘不過氣來。在她的知乎說明裡有這樣一段話:「希望大家不要從營銷號里認識我」,但顯然沒有人在乎。

雖然小小年紀手握很多獎項,也經歷了很多同齡人聽都沒聽過的比賽壓力,面對學習、升學的壓力下,她有過失敗和轉折,背後奮鬥的淚水和汗水沒有人關注,而是「豬怕壯」的時候收穫猜疑。

因為一張Offer,李同學的生活節奏被打亂了許多,自己前半生的一切幾乎都被公之於眾,個人的隱私幾乎無法保留。

事實上,今年MIT錄取的大陸學生一共有三個,除了李同學就是上海中學(本部)的孫啟傲和深圳中學的姜志誠。因為她是今年MIT大陸錄取學生中唯一的女生,所以在很多的社交媒體中,基本都會很突出的宣傳「女生、唯一」,讓人窒息的性別字眼,搭配質疑后的各種人肉和線索剖析,讓人既心疼又心寒。

圈的「」模式失效了?

當很多人在討論MIT的「造假」案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想到了谷愛凌。

2022年全球女性運動員收入榜單中,谷愛凌以年入1.4億高居第三,她的成功開始被很多家庭模仿,或者說很多在美國的家庭都走過這樣的路。

也因為她的成功,類似的精英培養孩子的模式開始被稱為「谷愛凌模式」。這樣的模式需要「天時地利」的同時發力,畢竟在矽谷,像谷愛凌這樣的華二代很多,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她那樣的運氣和穩穩的規劃。

沒有試錯的成本,需要每一步都踩在點上,如果不小心踩歪了,要馬上進行同步的補救,不然就很難獲得理想。這種高強度的精密計劃,以及全家齊上陣奮鬥十幾年的毅力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其實「谷愛凌」模式在圈內並不新鮮事物,很多年來,歷經了多代華人精英實踐,只是鮮少有人公開普及,畢竟名額有限。

在看到李同學的MIT事件后,很多網友大呼「谷愛凌」模式失效了,其實這樣的表達有一些片面,畢竟雞娃圈裡依然盛行的經濟實力、資源和孩子的能力的疊加方式,已經不是誰可以瞬間否決的。

反過來說,即使孩子最後沒有在這場精密計劃中獲得最終的勝利,但是最後的結果一定比沒有計劃的孩子有更多的選擇的可能性。

內卷家長培養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升學越發成為一場「有你無我」的遊戲,從國內名校的爭搶到世界名校的入場券,每年MIT的名額都被世界各地的家長緊緊地盯著,當出現財力、資源、能力都相當的時候,有人開始用「彎道超車」的技能時,情感上無法接受的很多家長會選擇站出來,以正義的視角來評論。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類似事件中,國籍身份帶來的福利讓許多人都覺得刺眼,例如有人認為當年如果谷愛凌不是用國籍參加冬奧會,那麼估計大家也不會那麼關注。眾說紛紜中,不爭的事實是,在大眾大談特談國籍和愛國理論時,粗鄙利己主義者眼中國籍只是自己的走向高出的另外一個跳板。

過去我們都在討論精緻利己主義者,通過精心打扮甚至偽裝的「利己主義者」,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精緻的外衣看起來變得那麼的厚重,很多學生在套路培養中迷失了方向,甚至在一場場比賽、考試中學會善於利用制度和體制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對於很多社會發展研究的學者來說,精緻利己主義者們一般都是高智商、優秀的年輕人,唯利是圖在當下的教育系統學習中被潛移默化,看似在努力的未來,其實是沒有差別的只為自己利而奮鬥,就像是在校老師熱衷於報課題申經費,而不是專心在主業的教學工作中,畢竟申報經費的誘惑更大,而這些類似的循環造成了社會的默認模式,在外觀上給人一種上進的虛晃,但是本質上卻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曾在耶魯任教的威廉·德雷謝維奇的書里將美國的精英大學生稱為「優秀的綿羊」,他們就是精緻利己主義者,如今更多的直接卸下了偽裝,表面上看,他們比起以前那些只會考試、聽老師話的學生,似乎是更自我、更叛逆、更有個性、更有創造力。但是這實際上不過是美國社會對精英的要求,只是他們自己不知道。

寫在最後:在國內的「比比比」圈裡,與他人共喜的情緒是稀缺的,很多時候看到他人的優異獎勵后第一反應不是真誠的祝福,而是在細節中尋求一些蛛絲馬跡,從而獲得一種扭曲的平衡感,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對外會報憂不抱喜,因為真正可以和你共情的自己人是很少的,更多人是吃瓜群眾的角色。

很多育兒專家都不是很贊同家長在朋友圈裡「炫娃」,因為背後導致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是無法控制的,我們的開心不應該先讓朋友圈先開心,當然這樣的觀點也不是完全可以被大眾接受的,有人認為曬不曬娃是自己的權利,善妒的人才會利用他人朋友圈去滿足扭曲的價值觀。

能按照自己精心布局拿到MIT的錄取,操作上沒有問題,這樣的怪圈,目的都是為了孩子的前途和願景,所以更沒有什麼對錯之分。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英國大家談,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