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鐘花了$355!澳女痛哭:看病太貴了!網友:看不起病了

2024年04月06日 11:31

太難了…

最近,女子Imogen Blow在TikTok發視頻,聲淚俱下地控訴一個越來越多的人都面臨的難題:醫療費太貴、看病看不起。

在視頻中,Blow邊哭邊講述了她近期看病的經歷。

Blow說,這段時間,她頻繁出現失聲的問題,尤其是在說了很多話之後,失聲更加嚴重,幾乎說不出話。

同事認為這種情況不正常,建議她去看醫生。

她原打算預約去看專科醫生,但是要想看專科醫生,首先要先去看,由全科醫生開具轉診信。

雖然不理解為什麼非得要有這樣一個流程,但Blow還是花了80去看了全科醫生。

全科醫生給她介紹了6個不同的專科醫生,她一一打電話問價之後,選擇了一個最便宜的專科醫生——但也只便宜20澳元。

在專科醫生的候診室里,Blow等了很久才輪到她。

最終,她終於進了問診室。

整個問診過程只有短短的13分鐘,但收費卻高達354.90澳元!

這期間,專科醫生拿著燈照了照她的喉嚨,大概只有8秒鐘,可這8秒鐘也算進了收費中。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最糟糕的是,專科醫生檢查過後告訴她,她的聲帶有問題。

但這個專科醫生並不能治療這一問題,於是又給她推薦了專門治療聲帶的專科醫生。

這意味著,她還要再花354.90澳元。

Blow還被告知,第二位專科醫生和一位言語病理學家一起工作,她可以同時看這兩位醫生,病理學家可以給她提供一些聲帶問題的建議。

Blow當時就想哭,「這得花多少錢啊!」

從專科醫生那裡出來之後,Blow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邊哭一邊感嘆看病太貴了。

她說:「雖然Medicare可以報銷一部分費用,報銷了81刀還是114刀,但還是很貴。」

「我知道我不是最慘的一個,還有很多人比我更慘,他們有孩子,壓力更大。」

「但我真的承受不了這麼貴的費用。我真想搬到北歐或者其他什麼國家。」

視頻的內容引發了無數澳洲網友的共鳴,很多人還分享了自己看病貴的經歷。

「我理解你。我今天去看了專科醫生,4分鐘的諮詢花了150澳元,醫生跟我討論了X光,又讓我做了CT,因為X光上可能有陰影,花了354澳元,沒有Medicare報銷。」

「我去找GP拿結果,5分鐘只被告知預約一位女醫生。99澳元5分鐘。」

「7分鐘拔了個牙,花了850澳元。他進來的時候甚至都沒有用我的名字。」

「我有一封轉診信,需要超聲波檢查我的腿部是有血塊還是腫瘤還是囊腫,但6個月過去了我還沒去看,因為我負擔不起300澳元的費用。」

「我理解你,兩年前我出現了聲帶結節,預約/言語治療加註射膽固醇花了將近3500澳元,我哭了好幾個月。」

「鑒於我有各種癌症家族史,我必須進行全面的血液檢查,確認我有沒有癌症,費用是3700澳元。」

「我今天花了180澳元看神經科醫生,他沒有說啥,只讓我進行另一次檢查。」

「我的另一半需要做核磁共振,要花741澳元。」

「我花250刀看了一名婦科醫生,她只是給我開了一種葯,拒絕做其他的檢查。」

「我去看牙醫,30分鐘花了750澳元。」

「需要花80澳元讓全科醫生把你轉診到專科醫生的制度太可笑了。」

「我有三四年的時候睡眠一直有問題,花了5000多澳元看了很多醫生,卻被誤診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而實際上我患的是與注意力不集中症相關的睡眠慣性(這個確診過程也花了我很多錢)。」

「我對幾乎所有的東西都過敏,進進出出醫院很多次。但我負擔不起做一個全面的過敏原檢測,因為要花500澳元。」

類似的評論還有很多,都是在吐槽澳洲看病太貴。

2023年3月發布的一項調查發現,自付費用太高導致一半以上的減少了看全科醫生的次數。

的數據也顯示,越來越多的患者由於費用太高而推遲看病就醫,尤其是15-24歲的年輕人。

與此同時,bulk-billing的全科醫生越來越少,有的醫生甚至不再接受bulk-billing。

在生活成本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沒錢看病成為了越來越多澳洲人面臨的難題……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