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澳大利亞宣布,全面整改

2024年05月04日 18:13

本周,財政部長查莫斯公布的一則重大改革引發了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一針對海外投資的整改,特別是在5月14日的預算案之前宣布,難免透露著濃郁的政治色彩,但是這一改革的名字卻讓很多人熱血沸騰——「未來製造(Future Made in Australia)」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快速解讀一下本次對海外投資的整改,特別是早已「名存實亡」的業,以及海外資金將如何流入本地房地產市場,將如何在未來幾年影響每個澳洲人的生活。

首先,我們來看財長查莫斯的講話,一共有3個重點,分別是:1、本次的整改主要是通過對「海外投資審核委員會(FIRB)」的政策、審核過程以及資源配置進行調整,而不是通過設立新法案的大刀闊斧改革。

2、對於「低風險」級別的海外投資,委員會將從2025年1月起實現30日內審批。「低風險」級別的海外投資包括製造業、專業服務、商業地產、住房及非敏感礦石的開採(非稀土類)。

對於「高風險」級別的海外投資,委員會將大幅提高審核力度。這些行業包括核心基建、關鍵礦石(具有戰略價值)、涉及設施的基建投資,以及涉及敏感數據的投資項目。

總結一下,可以簡單理解為本次整改的目的,是在維護澳洲國家利益的基礎上,讓更多資金流入澳洲。

對於第三點里提到的,提高針對敏感資產和技術的投資審核力度,其實不難理解,比如當年澳洲政府駁回華為參与澳洲5G基建,以及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達爾文港租約事件,都屬於這一框架內的事項。

關於這一點,財長查莫斯還特彆強調「並非針對中國」。當然,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居高不下的今天,嚴格把關敏感行業的投資已經是全球現象,所以並沒有意外。

但是最有意思的關鍵詞其實落在了「製造業」這三個字上,在澳洲本土品牌霍頓(Holden)和入駐澳洲54年的豐田都紛紛關閉后,政府突然發表豪言壯志,振興澳洲製造業,多少顯得有些唐突。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但如果能夠成功,那必定將在澳洲境內掀起一場風浪。

那麼這有可能嗎?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澳洲製造業的現狀。

首先,製造業在中的佔比僅為5.7%(澳聯儲2024年3月數據),相比之下,澳洲2023年全年經濟總產值大約為1.7萬億美元。

在澳洲經濟產值中貢獻最大的幾個產業分別是礦業(14.3%)、醫療及教育(12.8%)、金融(7.4%)以及建築(7.1%),而如果按照更大的分類來看的話,服務類行業佔比達到了近70%。

換句話說,澳洲的製造業幾乎沒有存在感。

第二個問題,澳洲這麼多年到底都在製造些什麼呢?

據市場數據門戶Gitnux Marketdata顯示,食品生產佔到了23%,其次是機械和設備,佔到了17%,隨後是金屬製品(15%),最後是化工和橡膠類產品,佔到13%左右。

這幾個大類一共佔到了澳洲製造業的70%左右。

可見,這些商品的技術含量並不高,而其目的更多是自給自足,而不是像亞洲的製造業一樣,為了出口世界。

這就把我們帶到了第三個問題,澳洲製造業為什麼沒落?

實際上,澳洲製造業在近代歷史上有過多次輝煌,但每次都由於缺乏競爭力而導致人才和機會外流。

對此,學家Doug Mullett表示,澳洲製造業的興衰是有規律的。

Mullet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澳洲的人工成本很有競爭力,當時海外的資金和人才都奔赴澳洲,特別是由於戰爭導致了物資的匱乏,變相逼迫澳洲製造業運轉。

但是在戰爭結束后,澳洲的企業家們發現從海外進口的商品成本更為低廉,所以製造業就逐漸從本土流失到了海外。

隨後又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供應鏈的中斷再次逼迫澳洲啟動自己的製造業。Mullet表示:「其實我們在早年的時候生產過很多中低端的汽車,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澳洲的那段歷史。」

隨著戰爭的結束,企業家們再次將本地生產轉向了從海外進口。而保留在本地的自然就是農業、漁業還有礦石開採等,因為服裝、電子設備和汽車等行業,在澳洲本地生產根本不佔優勢。

造成這個「詛咒」循環的,除了歷史周期以外,還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個是澳洲的人工成本過高,第二個則是所有發達國家都面臨的問題,那就是在製造業流失的基礎上轉型至服務業。

從人工成本的角度來看,國際經合組織(OECD)數據顯示澳洲平均工資排名全球第9名,遠遠領先英國、法國、挪威等歐洲發達國家,更是比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的日本高出了46%。

在今年2月,澳洲平均年薪更是突破了10萬大關。

先不論平均工資是否能代表澳洲居民的富裕程度(涉及債務和收入比,以及是否應該用中位數工資計算等問題),但是這足以顯示澳洲的勞動力成本之高。

居高不下的人工成本就帶來了生產力的低下——高成本無法產生高價值產出。

據澳洲經濟發展委員會(CEDA)統計,澳洲初創企業的生產力在參調的63個國家中排名61,而在行業平均生產力中排名20名(共41個國家參調)。

那麼結果就是製造業的無法生存。

隨著國民生活質量和收入的提高,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失去競爭力,就是造成發達國家普遍無法有效生產的原因。如果有,比如美國的傳統汽車製造業(不包括特斯拉),都是需要政府通過從其他行業徵收稅款對其進行補助輸血而存活的。

所以,只要這個前提不改變,澳洲就沒有條件談論「未來澳洲製造」。要說這不是一張明年大選前提前開始畫的大餅,也確實困難。

而至於兩周后的新財年預算案又將如何支配澳洲納稅人的血汗錢,我們將屆時為讀者帶來全面的解讀和分析。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