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州大洋路上的衝浪海岸Anglesea,有一個神奇的商店,店裡所有的物品都沒有標價。
這些東西,看你怎麼稱呼它了,有些人可能說,都是垃圾,因為就是從當地垃圾場里挑出來的,
垃圾場里的可回收物品都會被送往「垃圾回收店」(tip shop),而這些店鋪也被稱為再售倉庫或寶藏店,全澳各地有幾十間這樣的特別的商店。
隨著生活成本不斷上升,一些垃圾回收店的運營者表示,越來越多的新顧客轉向這些店鋪,而不再選擇傳統零售商。
對於喜歡冒險的顧客來說,垃圾回收店提供了從拳擊袋、割草機、書籍到露營設備,甚至是復古珍品的各種物品,價格實惠,利潤通常捐贈給社區團體。
在Anglesea,回收中心由工作人員如Scotty Price管理。
平日里,來自殘疾服務提供商Leisure Networks的人員,包括Price先生,通過這個特別的項目磨練他們的溝通、現金處理和談判技能,同時還進行一些修理工作。
每周六,社區團體輪流管理商店,並獲得一部分利潤。
該店由Anglesea Community House監督運營。運營協調員Julie Martin表示,自2013年開業以來,回收中心每年拯救約144噸物品免於填埋,併為社區團體籌集了超過30萬澳元的資金。
「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她說。
Martin女士表示,許多Leisure Networks的志願者喜歡在工作中獲得經驗,而其他人則主要享受社交的樂趣。
店內所有物品都沒有價格標籤,這給了團隊許多機會練習討價還價的技巧。
一位志願者Zane喜歡照顧玩具區,而Price先生則喜歡檢查垃圾場里有什麼值得轉售的物品。
「周一早上我來時,我會開著高爾夫球車到頂部,然後把東西帶下來,」他說。
Martin女士表示,你永遠不知道會找到什麼,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會來這裏體驗與眾不同的購物之旅。
例如,在疫情期間六周封鎖后的第一天,店鋪在一天內售出了價值2000澳元的物品。
一些捐贈物品來自購買舊度假屋並進行清理的人們。
顧客則包括藝術家、廢物利用者和淘便宜貨的人們。
「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年輕女孩第一次搬出家門,她幾乎完全在這裏布置了她的房子,」Martin女士說。
澳媒採訪當天,來自Lorne的Jimmy Weigall購買了一些二手露營椅、一頂給他小女兒的衝浪頭盔和一輛雙人嬰兒車,總價20澳元。
「對我來說,是出於環保考慮,」Weigall先生說。
「為什麼要去Kmart買這些椅子呢?我確定這些椅子同樣好。
」Weigall先生是常客,發現這裏的大多數東西都太好了,不該被扔掉,他還會在家人用完后給這些物品再次賦予新生命。
「我們經常買玩具,用一段時間后再拿到Lorne的舊貨店,」他說。
住在Torquay的教師Bec Morgan也是粉絲,她曾以20澳元買到衝浪板,以5澳元買到三輪車,還有她打磨后重新油漆的傢具。「否則這些東西就會被填埋,」她說。
除了Anglesea,Bendigo的Eaglehawk Recycle Shop也有著同樣的理念和經營模式。
該店經理Annette Wiles指出,由於生活成本的壓力,前來購物的首次顧客有所增加。
「我們有很多新顧客——很多不同的新顧客在尋找不同的想法,」她說,家庭用品和園藝用品以及建築材料特別受歡迎。「目前零售世界的價格簡直太離譜了。」
Bendigo的店鋪也有各種奇特的商品。
上個月他們有兩輛舊房車、一個玻璃纖維船體、大約20架鋼琴(價格通常在100到250澳元之間),以及從汽車零件到餐具和衣物的一切物品。
社區可持續發展倡導者Julie O』Brien表示,垃圾回收店在將完好的「廢物」從填埋場轉移出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我認為它們在如何重視和再利用材料的系統中可能被低估了——我認為它們還有很多可以做的,」她說。
O』Brien女士是墨爾本內北區志願者組織Darebin Hard Rubbish Heroes的成員,她曾幫助舉辦過各種可持續發展活動,包括2022年在Thornbury舉辦的將垃圾回收店「帶到高街」的快閃店。
儘管各個議會地區在減少填埋廢物方面的做法不同,O』Brien女士表示,她的團隊希望看到更多地方建立減少硬垃圾被粉碎的流程。
她說,如果更多的硬垃圾可以先被分類,再把好的物品轉移到垃圾回收店,這將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因為這樣實際被粉碎的垃圾就會減少。
對於垃圾回收店,O』Brien女士鼓勵人們找到當地的回收店,去看看是否能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這是一種更大的系統的一部分,但它可以成為一個非常本地化的解決方案,最終,它在拯救一些東西免於填埋的同時也可能節省了人們的錢。」
無論是Anglesea還是Bendigo的垃圾回收店,都在通過這樣的經營模式實現環保與經濟的雙贏。
不僅減少填埋垃圾,還為社區團體籌集了資金,同時也幫助消費者省了錢。
對於那些追求環保和經濟實惠的消費者來說,不妨去這些商店淘淘寶,順便鍛煉一下自己討價還價的技能吧!
*以上內容系網友Max說澳洲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