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詐騙花樣百出,總有新的陷阱誘騙我們。
這對夫婦中的一人還是從事金融和IT行業的專業人士,理論上對技術詐騙應該輕而易舉識破,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陷入了騙子設下的陷阱。
首先騙子偽裝成產權轉讓代理,發出一封「官方」郵件,聲稱需要進行銀行轉賬,但郵件中的銀行賬戶信息卻早已被動了手腳。
當他們發現上當時,錢已變成了加密貨幣,早就沒影了。
受害者表示:「我給產權轉讓員打電話,她說她根本沒有要求付款。」
「我解釋說這個請求來自她的郵箱,但他們(產權轉讓員)根本沒有發送。」
直到幾個小時后,這對夫婦才在警方的幫助下意識到,他們遭遇了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中介和騙子使用的銀行均表示對此不承擔責任。
警方的調查揭露,這一騙局背後是一張由國際IP地址操控的黑客網路。
他們將受害者的購房款迅速轉化為加密貨幣,巧妙地逃脫了法律制裁。
這一事件並非個例,隨著技術的發展,類似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
律師事務所表示,這類「高智商」支付轉賬騙局正在增加,令人擔憂。
網路欺詐的發展速度遠超法律跟進的速度,這使得追責變得異常困難。
儘管澳洲的非法資金會建立銀行賬戶,但大多數網路罪犯卻遠在海外,即便偵查到幕後黑手,追討款項的可能性依然渺茫。
因此,越來越多的受害者開始尋求法律援助,希望能夠通過產權轉讓代理的賠償來彌補損失。
然而,法律程序的繁瑣讓這一過程變得漫長且艱難。
面對層出不窮的騙局,澳洲產權轉讓協會(AIC)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降低風險。
其中之一便是要求所有會員在轉賬前通過電話核實銀行詳細信息。
然而,悲劇在於,並非所有產權轉讓員都是協會的成員,這讓詐騙有機可乘。
目前,AIC正在與澳洲銀行協會積極探討,如何更好地審查高價值交易,以期降低詐騙風險。
疫情爆發以來,詐騙行為一度有所下降,但很快又死灰復燃。
PEXA的首席信息技術安全官指出,人工智慧的崛起反而助長了網路犯罪。
由於房屋交易金額巨大,買家在收到要求提供個人信息的信件時,應特別警惕。
專家建議,確保所有設備的安全設置和密碼都是最新的,並仔細核對銀行詳細信息,即便這些信息看似來自合法地址。
老墨提醒!面對複雜多變的網路環境,保持警惕,增強防範意識!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吃喝玩樂,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