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澳高薪夢竟是陷阱?
中介跑路血本無歸!
澳洲工地打工能賺百萬?
「半工半讀」背後藏內幕…
真相曝光令人震驚…
從高薪憧憬到血本無歸:赴澳打工成「陷阱之路」…
今年的初春,河北的孫先生懷揣著一份憧憬和希望走進了謙謙對外勞務合作有限公司的辦公室。
他遞上1800元報名費,簽下了一份合同。
幻想著不久之後就能踏上澳洲的土地,在高薪崗位上為家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然而,事情的發展遠沒有他想得那麼順利。
僅僅幾個星期後,他發現勞務中介的代理突然聯繫不上了。
他起初還抱著僥倖心理,以為是網路問題,直到上網查到相關消息,他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血汗錢啊!小本經營一天只掙100元,這點錢對我來說是家裡的命根子,」
孫先生無奈地說,「他們具有商務部資質,我才相信他們,結果落得今天這個下場。」
多家公司爆雷,數千人夢碎
孫先生的遭遇並非個例。近年來,赴澳打工的騙局在中國各地層出不窮,受害者數量不斷攀升。
據悉,僅河北謙謙一家公司,就已經有數千人因被騙而蒙受損失。而這樣的事情不僅僅發生在河北,四川也有類似的勞務公司被曝捲款跑路。
成都的小劉是四川環洋勞務服務有限公司的簽約者。
今年2月底,他向公司支付了3萬元費用,滿心期待10月份能拿到赴澳工作的簽證。
但到了8月份,公司的人就徹底聯繫不上了。
消息傳出,公司老闆早已跑路。
更離譜的是,這些公司的辦公場所,表面上是高檔寫字樓的豪華隔間,實際上卻是空殼企業,根本沒有任何實際業務。
「聽說受騙人可能成百上千,金額或許高達上億元,」小劉無奈地表示。
這些公司是如何騙取人們的信任的?記者調查發現,無論是河北謙謙還是四川環洋,這些公司大多打著擁有官方資質的旗號,並且採用層層代理的方式,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客戶。
更令人痛心的是,不少所謂的「勞務公司」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出國勞務派遣資質,甚至是徹頭徹尾的「黑中介」。
江西一家公司的手法堪稱經典:他們通過網路營銷引流,向人們承諾「低成本高回報」,簽訂合同后收取約1.7萬元的費用,實際上根本不為客戶辦理任何手續。
客戶一旦想退款,只能拿回一半甚至更少的錢。
這樣的「空手套白狼」操作,讓他們在短時間內騙取了全國數百名務工者,總金額高達1000多萬元。
雖然這一詐騙窩點已被端掉,但這類騙局顯然還有更多未浮出水面。
在這場騙局中,受害者損失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孫先生每天夜不能寐,想起自己用血汗換來的積蓄被騙,感到無助和憤怒。
他表示:「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追回錢,別的已經不敢多想了。」
在四川,更多受害者抱著同樣的訴求四處奔波,但得到的回應往往是「案件還在調查中」。
他們在網路上發帖求助,試圖找到更多人組成聯盟,卻收效甚微。
為什麼一次次的騙局發生,仍然有那麼多人前仆後繼地相信這些高薪承諾?
或許,正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不易,讓人們選擇去相信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機會。
中國「假學生」湧入至澳洲爆金幣,政府加大力度嚴查
李宏傑今年28歲,來自河北省的一個小縣城。
之前在中國,他每天騎著電動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送外賣維持生計。
然而,他一直相信,自己的生活應該有更好的可能性。
今年10月,李宏傑拿到了澳大利亞4年多次往返的學生簽證。
踏上這片陌生土地時,他懷揣著滿滿的期待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然而,他的澳洲夢並沒有從校園生活開始,而是在工地的鋼筋組中拉開了帷幕。
「這裏工作很爽,不累,輕鬆得很。而且都是給現金,不用交稅。」
這是李宏傑初到工地時的感受。他在接受一位接機人安排的「入職服務」后,繳納了600澳元的費用,安頓下來。
從房子到銀行卡,這些中介都一手包辦,讓他迅速融入這套「留學生打工體系」。
但實際上,李宏傑的日常並不像他最初形容的那樣輕鬆。
每天早出晚歸,他的主要工作是工地上的清理和簡單的體力活,一周工作六天,每天8到10個小時。
「其實挺累的,但想賺錢啊,這邊時薪高,做三年存100萬都不是問題。」他說。
而學習,僅僅是為了維持簽證的「幌子」。
語言班的課程下午6點開始,一周只需去兩到三次,他坦言「完全可以應付」。
甚至連申請學校時的專業是什麼,他也不清楚,
只是隨中介的安排走。
李宏傑的經歷並非個例。19歲的齊航星來自河南,他通過同樣的渠道來到澳洲,如今在工地負責釘板和抹灰。
他說:「我高考只考了300分,英語幾乎不會。但這邊不需要,我就是來賺錢的。」
齊航星每天工作10小時,一周工作六天。
他說自己「干一天就累趴」,但相比國內月薪1500人民幣的奶茶店工作,這裏的時薪顯然讓他覺得值得。
在他們的社交圈裡,工作成為談論的主要話題,收入和時薪則是炫耀的資本。
有人初來乍到時薪23澳元,幹了一段時間后升到29澳元,甚至還有「中工」一天能拿800多澳元。這些數字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但鮮有人提及學習,或對教育抱有真正的興趣。
這些半工半讀的「留學生」背後,是一條龐大的灰色產業鏈。
從國內的留學中介到澳洲的接機服務,他們被迅速引導到這套系統中,完成從「留學」到「打工」的角色轉變。
一位中介透露,學生簽證的申請已經成為一項高度專業化的操作。
「學生過來后,我們會幫他們找到過渡性工作,還會建議他們拍視頻宣傳自己的日常,吸引更多人。」他說,「我們中介的宣傳模式就是靠口口相傳,靠學員吸引新的客戶。」
更有甚者,有些學校甚至參与其中,為這些「學生」提供代考勤等服務。
表面上看,他們的教育體系依然在運轉,但實際上,這些留學生的主要目標早已偏離了學習的本質。
隨著「半工半讀」現象愈演愈烈,澳洲社會開始反思這背後帶來的影響。
澳大利亞的教育監管部門近年來加大了對留學機構和學校的檢查力度。
今年以來,多所私立職業技術學校因違規被撤銷資質,數千名學生的文憑被宣告無效。政府還計劃通過立法限制學生簽證的發放數量,並提高語言和學術要求。
儘管如此,依然有大批人懷揣「爆金幣」的夢想湧入澳洲。他們被高薪的誘惑吸引,卻在現實中發現,這條路並非一片坦途。一些人賺到了一定的積蓄,但更多人則陷入了疲於奔命的打工生活。
小編結語
從勞務中介騙局到「半工半讀」留學模式,這些看似通往高薪的捷徑,卻讓許多人跌入灰色陷阱。
無論是被捲款跑路的務工者,還是工地上疲於奔命的「留學生」,他們的故事不僅反映了個人的無奈,也揭示了制度漏洞和監管缺失的雙重問題。在追逐夢想的路上,警惕騙局、理性選擇,或許比盲目相信「爆金幣」的誘惑更重要。
您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以上內容系網友走進澳大利亞自行轉載自大澳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