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不下去了
最近,維州Toolamba的農民Ross Marsolino因為實在受不了超市的「剝削」,宣布放棄種植茄子、黃瓜和番茄等日常蔬菜。
他憤怒表示:「每天晚上想到超市賺得盆滿缽滿,而我卻被壓價,心裏太不舒服了!」這位敢怒敢言的農民引發了全澳熱議。
Marsolino給大家算了一筆賬:他種植的黃瓜,每公斤只能賣給超市1.50到2澳元,但超市卻在貨架上以每公斤5.90澳元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他直言:「為什麼我要賣這些菜?賺的都是超市的錢,農民的付出根本得不到尊重!」
實在忍無可忍,他轉行種起了紫花苜蓿(Lucerne),這種作物可以繞過超市直接賣給其他市場。
但這也意味著,他的員工從原來的150人銳減到只剩2人。
他感嘆:「我真不想這麼做,但實在受夠了超市的價格操控。」
這並非個例。
國家黨領袖David Littleproud早在一年前就警告過,農民如果得不到公平待遇,很多人都會像Marsolino一樣選擇離開。
他說道:「現在,這種警告已經成為現實。農民已經忍無可忍,而勞工黨政府卻行動遲緩。」
目前,工黨計劃在四月推出《超市行為守則》,希望通過法律約束超市。
但Littleproud批評說,這個規則對超市的處罰金額僅為19.8萬澳元,而聯盟黨提議的罰款高達200萬澳元。
他直言:「在生活成本危機面前,農民和家庭都等不了到四月,早該行動了!」
Marsolino的舉動讓很多農民感同身受,也讓消費者開始反思:我們在超市花的錢,真的有多少流向了辛苦勞作的農民?
目前來看,面對這種「不公平遊戲」,農民只能用「退出」來表達自己的抗議。
誰來改變這一局面呢?問題仍在等待答案。
來源:Herald Sun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