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刷刷視頻,有事問問AI,這或許是現代人最喜歡做的兩件事。無論是為了圖個樂,還是為了快速找到答案,不可否認,它們確實帶來了即時的滿足和便利感。
但在這種便利的背後,我們也不得不面對一個潛藏的問題——人類的智力,正悄然發生著不可逆的改變。
近日,美國密歇根大學的一項長期研究引發全球關注。研究指出,自本世紀 10 年代中期以來,人類的整體智力水平開始下降,尤其在注意力集中、邏輯推理、問題解決及批判性思維等核心認知能力方面表現明顯。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現象與短視頻的普及、人工智慧(AI)的廣泛使用以及人類對深度思考能力的依賴降低密切相關。
與此同時,以色列哈達薩醫療中心和特拉維夫大學的科學家對當前主流人工智慧模型進行了一項認知能力評估,結果震驚了整個學術界。研究發現,AI 在認知能力方面出現了類似於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現象,特別是在空間感知、執行能力及共情能力等領域表現不佳。這一發現引發了人們對 AI 技術發展的新一輪反思。
密歇根大學的研究表明,近年來,短視頻等數字媒體的廣泛應用,正在影響人們的專註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隨著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台的崛起,人類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更多依賴於碎片化內容而非系統性閱讀。科學家警告,頻繁的信息切換和多任務處理讓人們難以長時間專註于複雜問題,進而削弱邏輯推理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儘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對全球認知能力產生了影響,但研究人員指出,這一智力下降趨勢早在 2010 年代中期就已顯現,因此疫情並非主要原因。與此同時,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也加劇了這一問題。人們越來越依賴 AI 進行日常決策和信息檢索,而減少了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這無疑加速了認知能力的退化。
以色列科學家對多個主流 AI 語言模型(LLMs)進行了認知能力評估,測試對象包括 ChatGPT-4o、ChatGPT-4、Claude 3.5 和 Alphabet 旗下的 Gemini 等。研究團隊使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對這些 AI 進行測試,該量表通常用於檢測人類的記憶力、空間能力和執行功能等認知水平。
測試結果顯示:ChatGPT-4o 在 30 分滿分中獲得 26 分,相當於輕度認知障礙;
ChatGPT-4 和 Claude 均得 25 分,表現接近輕度認知障礙水平;
Gemini 得分僅為 16 分,相當於人類「嚴重認知障礙」的程度。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 AI 在空間認知和執行功能方面表現尤為不佳。例如,在要求 AI 複製立方體或繪製時鐘的測試中,它們要麼完全失敗,要麼需要詳細的指令才能完成。此外,在回答關於空間定位的問題時,一些 AI 給出的答案類似於痴獃患者的反應,例如 Claude 回答:「具體地點和城市取決於你當前的位置。」
科學家指出,儘管較新版本的 AI 模型在測試中表現優於舊版本,表明 AI 技術正在不斷優化,但 AI 仍未能達到真正的智能水平,更無法在需要複雜認知能力的領域(如臨床醫學)完全取代人類。
這一系列研究引發了廣泛關注,科學家警告,在科技迅猛發展的同時,人類自身的認知能力正面臨挑戰。為了防止智力水平持續下降,研究人員建議:-減少短視頻和碎片化信息的依賴,培養深度閱讀習慣;
-加強邏輯推理和批判性思維訓練,提升獨立分析能力;
-合理使用 AI 工具,避免過度依賴人工智慧進行日常決策;
-改善生活環境,降低空氣污染等外部因素對大腦健康的影響。
此外,研究人員強調,儘管 AI 技術在不斷進步,但它在認知能力上仍存在嚴重缺陷,甚至表現出類似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特徵。因此,在醫療、法律等關鍵領域,公眾應保持理性判斷,避免盲目信任 AI 給出的建議。
未來,隨著 AI 技術的持續發展,科學家希望人工智慧能夠克服當前的認知缺陷,但在此之前,人類仍需謹慎對待 AI,並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保護自己的大腦健康。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華人生活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