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掉地上,5秒內撿起來還能吃?澳洲名醫正兒八經解釋了

別騙自己了

很多人都聽說過「5秒規則」——掉地上的食物只要在5秒內撿起來就沒事,照吃不誤。

可這個「看似有道理」的習慣,其實壓根兒站不住腳。

著名科普醫生Dr Karl Kruszelnicki近日就在一段視頻中,幽默又嚴肅地「打碎」了這條廣為流傳的飲食神話。

他調侃道:「你是認真的嗎?你要我相信細菌在食物落地時會掏出秒錶,等到第5秒才『跳』上去?」

他接著說道:「當一塊好吃的餅乾從天而降,那些細菌才開始倒數『3、2、1』?然後才一窩蜂衝上去?這也太荒謬了吧。」

Dr Karl表示,從微生物學角度來看,這條規則根本不成立。

研究發現,大部分細菌是在食物接觸地面的那一瞬間就完成了轉移,之後只會「慢慢」再增加。

此外,接觸方式也會影響細菌轉移量。他舉例說:一塊「濕潤軟糯」的西瓜掉到光滑瓷磚上,接觸面大,細菌更容易轉移;

而一個帶皮的蘋果掉在毛茸茸的地毯上,接觸面小,細菌相對少。

不過,Dr Karl也指出,大部分細菌並不是「壞傢伙」,它們只是「自顧自活著」,並不會特意來「攻擊」我們。

但這並不代表可以掉以輕心——食物中毒,是真實存在的健康風險。

舉個例子,沙門氏菌(Salmonella)可以在物體表面存活長達32小時以上,有研究發現甚至更久!

2006年一項實驗中,科學家在瓷磚上噴上沙門氏菌,然後把香腸放上去測試細菌轉移。

結果顯示,不到5秒,超過99%的細菌就已經「上車」了。

所以,說好的「5秒安全區」?科學表示:對不起,並不存在。

Dr Karl的這段視頻一出,評論區頓時炸鍋。

有人笑稱:「你毀了我的5秒鐘小確幸。」

他只淡淡地回了一句:「事實就是事實。」

還有網友說:「如果把掉地上的餅乾想象成掉在狗屎上,再想想要不要吃,答案就很清楚了。」

Dr Karl表示贊同:「這就叫換個角度思考。」

當然,也有人輕鬆自嘲:「我靠5秒規則和喝花園水,活到了50多歲… 這就是我的生活科學。」

也有人說得很實在:「其實我們都知道掉地上就很臟,只是那塊餅乾真的很想吃而已。」

你還在堅持「5秒規則」嗎?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