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看不見的傷」往往比表面的擦傷更難愈合。
如今,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終於邁出關鍵一步,提出一項涵蓋心理健康的新型工作補償體系改革。
這不僅關乎法律與政策的更新,更關乎每一位打工人內心的平靜與尊嚴。
改革從何而來?
3月起,新州政府開始就這項改革進行正式諮詢,目標直指一個沉痾已久的問題——現有的職業健康與安全法無法有效預防心理傷害,也未能為受影響員工提供及時救治與復工支持。
5月9日,隨著《職工賠償改革草案》的公布,這場「現代化職場保護運動」正式拉開帷幕。
「我們不只是要止損,更要前置干預」
新州工業關係部長蘇菲·科齊斯(Sophie Cotsis)表示,改革的核心是:「構建一個以預防為文化、干預為優先、復工為導向的體系。」
具體舉措包括:大幅擴充SafeWork NSW心理健康監察團隊
建立反職場欺凌(stop bullying)法律管轄機制
修訂《iCare法案》,新增以「促進早期治療和合理照護」為主目標
為什麼一定要納入「心理健康」?
部長吉哈德·迪布(Jihad Dib)指出:「我們現行的補償機制,是在過去為身體傷害設計的,而心理傷害被嚴重低估。」
數據顯示:僅有50%的心理傷害員工在一年內能重返工作崗位
系統為「保持病休狀態」的開支,是為「治療和康復」投入的7倍
未來三年,企業保險費用預計上漲 36%
這不僅意味著對員工的支持不夠,更暗示著整個系統的可持續性正遭遇挑戰。
改革草案正在徵求公眾意見
目前發布的只是「初步草案」,政府強調,這將作為未來決策的討論起點,並未確定最終改革內容。
「我們歡迎社會各界、企業和僱員參与討論,共同應對補償體系所面臨的挑戰。」
這場以心理健康為導向的職場補償改革,或許將成為澳洲公共健康政策中最具前瞻性的變革之一。它不僅是法律的轉身,更是社會對於「無聲傷害」重新賦權的表現。
*以上內容系網友勇闖袋鼠國自行轉載自星尚澳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