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要聞:
– 澳洲新內閣亮相,多位新面孔入閣
– 澳洲國家黨領袖成功連任
– 近半澳洲消費者放棄大牌貨改買便宜商品
– 維州50億投資升級公共交通
– 澳洲年輕人退休時基金數額將達300萬
– 澳洲AI新貴Heidi Health崛起!超越Canva成增長最快獨角獸!
– 周三起,Woolworths下調近400種雜貨價格
1、澳洲新內閣亮相,多位新面孔入閣
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在堪培拉宣布了他的新內閣,此前他帶領工黨在2025年的聯邦大選中取得歷史性的勝利。
新內閣不僅保留了核心班底,也加入多位新面孔。
周一,阿爾巴尼斯對媒體表示,這屆內閣對各位部長乃至整個黨團而言代表著「非凡的機遇」,未來施政能夠「推動一項旨在讓國家變得更美好的宏大改革議程」。
本屆內閣重申了多位核心成員的留任,包括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爾斯(Richard Marles)、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財長查爾默斯(Jim Chalmers)與財務與公共服務部長加拉格爾(Katy Gallagher),法雷爾(Don Farrell)則繼續擔任貿易部長。
此外,伯克(Tony Burke)將繼續擔任內政、移民與公民事務、網路安全及藝術部長,克萊爾(Jason Clare)留任教育部長,鮑文(Chris Bowen)亦續任氣候變遷【相關閱讀: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與能源部長。
在重大職位調整方面,前通訊部長、新州聯邦議員羅蘭(Michelle Rowland)接任律政部長;南澳聯邦議員衛生部長巴特勒(Mark Butler)新增全國殘障保險計劃(NDIS)職責;工黨重量級人物、新州聯邦議員普利波塞克(Tanya Plibersek)轉任社會服務部長,取代她原本的環境部職務,後者則交由昆州參議員沃特(Murray Watt)接掌。南澳聯邦議員里什沃思(Amanda Rishworth)轉任就業與勞資關係部長。
阿爾巴尼斯特別提到NDIS改革的重要性,在前任部長肖頓(Bill Shorten)退休后,NDIS業務整合至衛生部,由巴特勒與新州參議員麥卡利斯特(Jenny McAllister)共同負責。
總理稱,兩人對政策細節具有高度掌握能力,將延續並深化過去打擊浪費與濫用資源的改革方向,確保殘障人士獲得真正支持。
「我們希望NDIS能實現其最初設計的目標,讓每一位澳洲人都有貢獻社會的機會,尤其不能讓殘障人士被遺忘。」他說。
多位新面孔在本屆內閣中嶄露頭角,顯示工黨意圖注入新血,推動政策革新。
西澳聯邦議員阿里(Anne Aly)首次入閣,擔任小企業、國際發展及多元文化事務部長,成為少數具有中東背景的政界女性之一。
新州參議員提艾爾斯(Tim Ayres)接替休西克(Ed Husic),出任產業創新與科技部長,接手工黨在製造業與高科技領域的政策推進重任。
維州聯邦議員山雷伊(Sam Rae)出任老年護理部部長。
阿爾巴尼斯也宣布多位助理部長人選。被廣泛視為工黨政治新星的新州聯邦議員查爾頓(Andrew Charlton)晉陞為內閣秘書長兼科學助理部長。
昆州參議員格林(Nita Green)被任命為負責澳洲北部、旅遊和太平洋島嶼事務的助理部長。
維州議員哈利勒(Peter Khalil)也從特使職位晉陞為國防部助理部長。
同時,新當選的塔州議員、前塔州工黨領袖懷特(Rebecca White)也首次進入部長團隊,出任衛生、原住民健康與婦女事務助理部長。
內閣成員將於周二(5月13日)上午宣誓就職。
2、澳洲國家黨領袖成功連任
周一,利托普勞德(David Littleproud)擊敗來自昆州的挑戰者、保守派參議員卡納文(Matt Canavan),再次當選為國家黨領袖。
卡納文在上周五宣布競逐黨魁。他希望廢除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政策。
黨內選舉投票結束后,現年48歲的利特普勞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為自己所推動的政策議程感到自豪,例如在原住民之聲公投中採取了反對工黨政府的立場。
「我們在核能問題上展現了勇氣,這也是我們黨長期以來的信念,全靠可再生能源的路徑是行不通的。」
利特普勞德自2022年5月以來一直擔任國家黨黨魁。與一敗塗地的自由黨不同,國家黨在剛過去的5月聯邦大選中成功守住所有眾議院議席,但失去了一個新州參議員席位,導致前副黨魁戴維(Perin Davey)出局。
此外,霍根(Kevin Hogan)當選為國家黨副黨魁,麥肯齊(Bridget McKenzie)繼續擔任國家黨在參議院的領袖。
剛剛當選的霍根表示,國家黨在地區選民中的根基仍然穩固:「我們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並將繼續扮演這樣角色……自2007年以來,我們沒有在眾議院中失去一個議席。」
麥肯齊則坦言自由黨和國家黨組成的聯盟在大選中遭遇了重大挫敗,「我們必須尊重選民的決定,認真審視問題所在。。」
她還補充說:「我們不會在代表澳洲900萬支持者的政策與原則上退讓。從今天的投票結果可以清楚看到,他們依然堅定支持我們。」
3、昆州貿易部長下周帶團訪華,重建對華關係
昆州貿易部長將於下周訪華,此行旨在加強雙邊經貿往來,擴大昆州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
在昆州貿易廳長Ros Bates的帶領下,代表團將訪問上海、香港和深圳,參加一系列高層會議和活動,促進商業和教育領域的合作。
作為此次訪問的一部分,Bates將在深圳開設昆州貿易與投資辦事處,以擴大昆州在大灣區的影響力。
本次訪問還標志著昆州時隔5年後重返亞洲最大的食品餐飲和酒店設備展——香港HOFEX 2025,該展會將吸引1200多家國際參展商和3萬多名買家。
在此之前,Crisafulli政府推出了《昆州-中國貿易與投資戰略2025》,該戰略旨在為出口商和教育機構創造更有力的成果。
昆州上一次參加HOFEX是在2019年,當時取得了368萬澳元的成果。
Bates還表示,昆州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對創造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中國 是昆州最大的貿易夥伴,僅去年一年的貿易額就超過了430億澳元。我們與我們的貿易夥伴一起站在前線,向利益相關者保證昆州正在履行我們對穩定、確定性和增長的承諾。」
她說,她希望「重建」關係能為昆州帶來「新的開始」。
4、近半澳洲消費者放棄大牌貨 改買便宜商品
物價高漲之際,越來越多的澳洲人正放棄大牌貨,轉而購買更便宜的超市自有品牌。各州之中,維州人更加精打細算。
比價網站Compare the Market的最新統計顯示,過去12個月中,全澳平均有49%的消費者從大牌貨改換到購超市自有品牌。
其中,維州比例高達53%,全國最高。緊隨其後的是昆州和西澳,均為48%。新州為47%,南澳46%。
這項調查在今年3月進行,1000多名澳洲人參與了調查。
Compare the Market發言人福特(Chris Ford)說:「澳洲家庭早已處於經濟拮据的狀態,如今超市幾乎所有商品的價格都在飆升,因此看到這麼多澳洲人放棄大牌、轉向自有品牌,並不意外。」
他還表示,消費者常常因為習慣於固定購買某個品牌而在價格上吃虧,現在這種情況正在轉變。
澳洲人每周在雜貨上的平均支出為213.64澳元,比2024年1月的191.66澳元增加了11.5%,也就是每周多支出21.98澳元,一年下來相當於多花1142.96澳元。
數據顯示,消費者在購買一系列日常消費品時放棄了大品牌。牛奶消費的這一比例高達65%、清潔用品58%、麵包57%、冷凍蔬菜52%、衛生紙50%。
今年5月進行的物價調查發現,以13種常見商品為例,從大牌貨改用自有品牌后的單次消費可節省41%的支出,相當於32.80澳元。同樣一籃子商品,大牌貨的總價為79.15澳元,而自有品牌則僅需46.35澳元。
5、維州50億投資升級公共交通
維州艾倫工黨政府致力於為繁忙的家庭和工人減少擁堵,為乘客節省時間。
維州2025/26年度預算將投資近50億澳元用於公共交通建設,重點包括開通地鐵隧道、增加列車服務頻率,以及啟動機場鐵路的第一階段等。
地鐵隧道是自城市環線(City Loop)以來最大的鐵路網改造項目,通過在中央商務區(CBD)地下新建鐵路隧道和五個新地下車站,提供更多服務,節省更多時間。
今年將開通的地鐵隧道投資7.27億澳元,將為Sunbury、Cranbourne和Pakenham線路提供即開即走的服務。
此外,9870萬澳元將用於提升其他線路的服務頻率,包括:Werribee線:高峰期每小時增加兩班列車,從每小時六班增加到八班。
Sandringham線:高峰期之間每10分鐘一班列車,從每小時四班增加到六班。
Craigieburn線:增加肩峰和非高峰時段的服務,包括深夜和周末,至少每20分鐘一班。
Upfield線:增加非高峰期服務,包括深夜和周末,至少每20分鐘一班。
Gippsland線:在Traralgon線增加平日高峰間服務,列車每40分鐘一班。
Bendigo線:在更多周末班次上運行更長的列車。
Seymour線:在上午和下午的高峰時段增加班次。
自2015年以來,整個地區和大都市火車網路每周增加了2100多趟列車服務,工黨政府還在改善墨爾本西區的交通狀況,包括拆除平交道口、修建Metro Tunnel和West Gate Tunnel,以及升級改造Melton線。
艾倫工黨政府正與聯邦政府合作,在Sunshine建設一個新的交通超級樞紐,作為實現機場鐵路的關鍵,併為Melton電氣化邁出第一步。
預算案為Sunshine Station重建撥款40億澳元,將政府對機場鐵路的20億澳元投資提前,以儘快啟動工程。
重建后的Sunshine Station每小時將可容納40多輛大都市和地區列車,以及未來從Melton和墨爾本機場線駛入地鐵隧道的列車。
州長艾倫(Jacinta Allan)說,政府專註于最重要的事情,即幫助人們更早地上班和回家。
公共和主動交通廳長威廉姆斯(Gabrielle Williams)指出,工黨政府正在減少交通擁堵,而自由黨則計劃取消項目,使交通擁堵更加嚴重。
多位議員表示,這些項目將為當地社區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務,確保居民能夠更安全、更早地回家。
6、澳洲年輕人退休時基金數額將達300萬
最新的模型分析顯示,大多數澳洲年輕人退休時其養老金(superannuation)賬戶中的金額將高於300萬澳元,而300萬以上金額的稅率也會加倍。
這一結論是基於一位經濟學家在工黨贏得選舉,並兌現承諾將對300萬澳元以上養老金餘額徵收雙倍稅款(30%)后,所進行的最新模型分析。
安保資本(AMP Capital)副首席經濟師穆西納(Diana Mousina)所做的最新模型預測:目前,只有約8萬澳洲人的退休基金賬戶餘額超過300萬澳元,占人口數的0.5%。但按照新的模型分析,40年後這可能會成為常態。
穆西納近日表示,隨著通貨膨脹和工資增長,大多數澳洲年輕人在退休時將會擁有這麼多財富。
她認為, 300萬澳元還是一個「保守」的數字。對於精明的員工而言,如果向退休基金注入更多的錢,那麼最終的數額就會更高。
穆西納的模型基於以下的假設:工資每年增長3%,退休基金供款額為工資的12%,從而產生可觀的複利(利滾利)。她根據平均年收入9.8萬澳元得出了這些數字。
她認為,如果政府根據通脹率調高 300萬澳元養老金上限,多數年輕人將不會因養老金超標而被徵收較高的稅額。
但這並非工黨政府所願。工黨聯邦財長查爾默斯(Jim Chalmers)2023年曾表示,政府並不打算將此300萬門檻指數化,稱只佔總人口0.5%的人需繳雙倍養老基金收益稅。
目前,退休金賬戶數額超過300 萬澳元者的稅率仍為15%,但如果稅率加倍政策通過議會,將升至30%。
7、澳洲AI新貴Heidi Health崛起!超越Canva成增長最快獨角獸!
澳大利亞最大風險投資公司Blackbird Ventures近日表示,鮮為人知的人工智慧公司Heidi Health已超越Canva和Leonardo AI,成為其投資組合中增長最快的公司。
Blackbird Ventures管理著約70億澳元資產,公司稱這家成立僅六年的初創企業在推出其主要AI產品僅一年後,就已實現1500萬美元(約2300萬澳元)的年度經常性收入(ARR)。這一數據在Canva創業初期及AI圖像生成初創公司Leonardo.ai(后被Canva收購)時均未能達到。
Heidi Health創始人Thomas Kelly表示,他並不在意外界將公司與Canva進行對比。他強調,創業的初衷並非要複製Canva的成功,而是專註于醫療健康領域,並將Heidi打造為全球領先的醫療科技公司。
Heidi Health最初以Oscer之名開發臨床培訓工具,后更名並聚焦于AI醫療文檔解決方案。其軟體能夠在不錄音或存儲音頻的情況下,實時轉錄醫生與患者的對話,生成諮詢記錄和報告。目前,這款訂閱模式的軟體已在全球範圍內每周使用超過一百萬次,用戶包括心理醫生、醫生、護士和獸醫,並覆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和英國的大型醫院。
Kelly表示,Heidi Health已獲得超過1億澳元估值,但他並未因此止步。「我並不特別關注這些對比,因為這不是我創立Heidi的初衷。我的目標是讓Heidi成為全球醫療健康領域的標杆。」
在澳洲市場,Heidi Health面臨來自Telstra Health的Smart Scribe和Lyrebird Health等本土競爭者的挑戰。雖然全球科技巨頭如OpenAI和Anthropic有望涉足這一領域,但Kelly並不擔心。
「要滿足不同國家醫療數據合規要求,難度相當大。」Kelly解釋道,他和聯合創始人Yu Liu及Waleed Mussa在產品上線前的四年時間里,專註于確保軟體符合各國醫療數據合規性。
今年2月,Heidi Health完成了2650萬澳元的融資,估值達到1億澳元。本輪融資由總部位於舊金山的Headline風投公司領投,其他投資者包括英國Local Global和健康養老基金HESTA。融資后,公司增加了30到40名員工,主要在美國和英國擴展市場。
Kelly表示,如果需要,公司明天就能實現盈利,但目前團隊更專註于平衡長期增長與短期回報。
8、周三起,Woolworths下調近400種雜貨價格
Woolworths宣布將大幅削減數百種暢銷雜貨商品的價格,以緩解澳洲家庭的生活成 本壓力。
從周三開始,Woolworths將下調店內和線上近400種必需 品的價格,包括雞肉排、希臘酸奶、冷凍漿果和2升裝可口可樂等家庭常用品。
Woolworths首席執行官Amanda Bardwell表示,此次所選商品的平均降價幅度將達10%。
Bardwell指出,一個每周消費150澳元的家庭,通過選購打折商品,每周可節省大 約15澳元。
她強調,「單個商品的降價可能看起來差別不大,但積少成多就是實實 在在的節省。」
Bardwell表示,顧客一直向他們反映,希望在購物時能獲得更多實惠,「顧客期望 我們能提供更多幫助」。
她還稱:「這並非短期促銷活動,而是我們對為顧客提供真實可靠價值的長期承諾。」
「我們重點關注那些深受好評的家庭喜愛商品以及日常必需品,比如麵粉、麵包、 大米和尿布等。」
她表示,這些節省下來的費用,能讓顧客在結賬時感受到「切實的減負」。
Woolworths承諾這些價格削減將至少持續到2026年,未來幾個月還會有數百種產品 加入降價計劃。
在雜貨定價問題上,Woolworths正面臨越來越多的公眾和政治審視,許多澳洲家庭 正在努力應對不斷上漲的生活費用。
除了降價,該零售商還將繼續提供其他優惠措施,包括:Woolworths自有品牌替代 品,比同類品牌商品便宜高達30%;The Odd Bunch系列折扣新鮮農產品;線上工具 如最佳單價篩選器;每日獎勵積分和額外的優惠活動。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