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西澳司機表現出對社交連接的強烈依賴和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最新研究發現,超過四成司機寧願不開車,也不能沒有手機。
1數據觸目驚心
澳大利亞道路安全基金會(Australian Road Safety Foundation,簡稱ARSF)發布的數據表明,超過一半的受訪司機坦言自己曾公然違反交通法規。
還有42%的受訪者表示,比起一年不使用手機,他們寧願一年不開車;
還有19%的人坦承道,相比戒掉開車時玩手機,他們更願意戒咖啡。
另外還有39%的司機表示,他們寧願不再使用社交媒體,也不願停止超速行駛。
ARSF主席Russell White指出,隨著手機成為人們社交生活的核心工具,司機對交通法規的尊重正在下降。
「過去,車是我們連接外界的橋樑;現在,是手機。很多人願意繼續刷社交媒體,也不願意改變開車時的壞習慣。」
White認為,規則和執法並沒有變,唯一變化的是——人們的態度:「交通法規的權威正在減弱。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自覺遵守規定。這種趨勢非常危險。」
今年至今,已有72人在西澳道路上喪生。這個數字比去年同期多出3人,比過去五年同期平均值高出14人。去年是西澳道路安全形勢極其嚴峻的一年,共有188人死於車禍。
2年輕司機現身說法
珀斯女子Madison Dalziell承認自己「對社交媒體上癮」,並表示她寧願不開車也不願放棄手機。
「因為手機是我與他人溝通的主要方式。」她說,「我可以坐公交或其他交通工具到我想去的地方,但如果沒有手機,我就沒有任何即時通訊的渠道。」
這位21歲的年輕人自稱是個「謹慎的司機」,表示自己不開快車,也不會在駕駛時查看手機。
她認為,年輕司機更傾向於遵守交通規則,因為他們駕駛經驗尚淺。
「可能是駕齡越久,開車時就越放鬆……我覺得像我父母那一代的人,反而更可能承認自己有危險駕駛的行為,因為他們對開車太習慣了。」她說,「而我年紀還小,所以在路上會格外小心。」
20歲的Billy Hayes也對這項數據感到震驚,但並不意外。
「我開車時完全不需要碰手機,因為我車上有語音操控,導航也能直接顯示在屏幕上。」他說,「我曾被後車追尾兩次,都是因為對方沒專心駕駛,所以我對安全駕駛有點『感情因素』。」
Hayes表示他在上學路上甚至看到有人一邊開車一邊化妝,這非常令人擔心。
3發布研究的緣由
ARSF發布這項研究,是為了配合其「Fatality Free Friday 」活動。該活動自2007年發起,緣起於每逢星期五往往是致命和嚴重車禍的高發日。
「在澳大利亞,每到星期五,大約就會有五到六人死於車禍。」White說。
因為周五是工作周的結束,人們心思已經放鬆,很多人會去參加聚會或其他活動,這一活動是希望能夠逐步推動周五交通安全的長期改變。
White表示「這是為了引起社區關注,傳遞一個信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最終為降低交通死亡率負責。」
西澳道路安全專員Adrian Warner指出,超速和使用手機是導致該州交通死亡率飆升的主要因素。
「超速是我們道路死亡率背後的最大推手,太多人在為超速找借口。」他提到另一大主要因素是人們分心駕駛,手機會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ARSF發布的數據與實際調查結果結果一致——大約一半的司機承認曾在駕駛過程中使用手機,而且很多人認為『稍微超速』沒什麼大不了。」Warner呼籲司機們能放下手機,他警告人們一時的安全不過是僥倖,而不是駕駛技術好。
4呼籲行為觀念改變
這項數據發布前不到一個月,西澳新部署的道路安全攝像頭就拍下了大量危險駕駛行為。
自今年1月以來,僅在Kwinana高速公路上的4台移動攝像頭和1台固定攝像頭,就抓拍到超過6萬起違法行為,包括未系安全帶、手持手機、兒童未受約束等,甚至還有人邊開車邊帶娃。
其中,兩萬人安全帶佩戴不當,六千人乾脆沒系安全帶,更令人震驚的是,有2.2萬人手持手機。
另有1.2萬人被發現將手機放在身上,這同樣屬於違法行為。在駕駛過程中,除非手機固定在支架上,否則觸摸手機接聽或掛斷電話都是違法的。
White強調,致命車禍往往是司機行為的「副產品」,並對下一代駕駛者表示「擔憂」。
「長期以來,我們把問題歸咎於道路或車輛……但現在,我們必須面對真正的問題——如何改變人的行為?如何改變人們對道路使用和個人責任的社會觀念?」他說。
「如果司機繼續抱持這種態度,我們的交通死亡率將迅速上升。」
「我非常擔心下一代司機,也擔心高死亡率會成為新的常態。」
*以上內容系網友Max說澳洲自行轉載自最西澳,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