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州水務局發布報告,確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藍山地區的飲用水源長期受到PFAS(全氟與多氟烷基物質)的污染,這種被稱為「永久化學物」的化學品污染歷史已逾30年。
PFAS污染歷史揭曉:污染源頭可追溯到1992年
調查顯示,藍山地區約有3萬居民飲用的水源在2024年中檢測出高濃度PFAS,數值達到悉尼主要水源的300倍,雖仍符合澳洲飲用水安全標準,但潛在風險引發關注。
PFAS因其耐熱、防油、防污的特性,被廣泛用於消防泡沫、紡織品和工業產品中。它難以自然降解,長期暴露可能導致腎癌、睾丸癌風險上升,同時影響免疫系統和兒童發育。
報告重點調查了三個主要污染源:· 1992年和2002年發生在Great Western Highway靠近Medlow Bath鄉鎮的兩起車禍現場
· Medlow Bath鄉村消防隊駐地
採樣結果顯示,這些地點的PFAS特徵與歷史上使用的含PFAS消防泡沫高度一致,後者於2007年全澳被禁止使用。
水壩被迫脫離供水,安全標準仍引爭議
受污染的Medlow水壩和Greaves Creek水壩已被暫停供水,直至污染治理到位才能重新接入。
衛生部門表示,目前飲用水符合標準,安全可飲,但調查未能具體量化污染物排放的現狀與歷史累計量,人體及環境風險仍未全面評估。
社區呼籲:設立獨立機構,終結「互相推諉」
環保人士喬恩·迪(Jon Dee)發起「停止PFAS」行動,指責相關機構缺乏透明度,互相推諉責任,迴避真相。
他呼籲成立全州獨立機構,統一監管PFAS污染的檢測與清除工作,以保護民眾飲水安全。
政府應對與未來展望
澳洲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委員會(NHMRC)去年發布新版飲用水指引,將致癌風險較高的PFOA安全限值從560納克/升大幅降低至200納克/升,顯示對PFAS風險認知不斷加強。
新州水務局今年3月在藍山地區37處採集超過250個水土樣本,全面監測污染狀況。
受社區壓力影響,悉尼水務局於今年1月斥資340萬澳元建成PFAS移動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400萬升,顯示治理行動正逐步推進。
藍山的PFAS污染事件提醒我們:面對「永久化學物」污染,透明監督與科學治理是保障公眾健康的關鍵。
未來如何平衡環境保護與生活安全,值得社會持續關注。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星尚澳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