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致命H5N1禽流感正逼近澳洲!病毒或已登陸門口

2025年05月18日 15:24

在南極的夏日陽光下,一群食蟹海豹安靜地曬著太陽,似乎對即將來臨的致命威脅一無所知。

然而,一種高致病性的H5N1禽流感病毒,正在悄然滲透這個地球最偏遠的生態系統。

自2023年從南美首次傳入以來,H5N1在南極的傳播速度驚人。

從飛翔的海鳥、企鵝,到現在的海豹,這種病毒已感染超過15種動物。

病毒生態學家米歇爾·威爾(Dr Michelle Wille)指出,病毒正攻擊動物的大腦和呼吸系統,不僅僅是鳥類,許多哺乳動物也出現了嚴重神經癥狀,甚至窒息而死。

「我們看到了大量病重和死亡的動物,這種場面令人震驚。」她說。

海豹、企鵝、海鳥…病毒跳躍的宿主地圖

病毒並非靜止蔓延,而是呈現「跳躍式」擴散。南極毛皮海豹、象海豹、食蟹海豹、威德爾海豹、豹海豹等多個物種相繼中招。這場生態浩劫,是南極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長期參与極地研究的米根·杜爾(Dr Meagan Dewar)博士,在2023年率先在南極發現H5N1的存在。

2024年她再次回到南極,追蹤病毒的傳播路徑,發現病毒已從大陸延伸至遠離主陸的群島,並懷疑企鵝可能成了「無癥狀攜帶者」,攜帶病毒卻不表現癥狀。

她的團隊並沒有看到成百上千隻企鵝屍體如預期出現,反而讓人擔心病毒正悄無聲息地傳播。

一跳千里:從群島到門戶

一項更令人憂慮的發現來自法國科研團隊:2024年底,他們在克羅澤群島和凱爾蓋朗群島發現了H5N1,且病毒源頭竟可追溯至7000公裡外的南喬治亞群島。

此次爆發造成南象海豹、國王企鵝、巴布亞企鵝和褐賊鷗等大規模死亡。

從凱爾蓋朗出發,距離的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不到500公里——那是一片物種豐富、生態脆弱的區域。

一旦病毒跳躍成功,下一個目的地,可能就是澳洲本土。

澳大利亞南極部門計劃在2025年內派遣研究船前往偵測,但在此之前,當地狀況仍屬「盲區」。

「我們甚至不知道病毒是否已經在那裡蔓延。」杜爾博士警告。

北方危機同步逼近:候鳥也成潛在威脅

病毒的不確定性不止來自南極。在北方,候鳥的遷徙路徑同樣暗藏風險。每年春季,它們從北半球疫區南遷,途經多地停留,為病毒提供了另一個方向上的入口。

「我們現在幾乎被H5N1包圍了。」威爾博士坦言,當前的風險不再是「是否會入侵」,而是「何時爆發」。

澳洲準備好了嗎?

儘管澳洲早已存在低致病性禽流感株,但H5N1這一高致病性毒株(2.3.4.4b)卻截然不同。它不僅感染鳥類,還可以跨物種傳播至貓、豬、海豚、羊,甚至人類。

澳洲首席獸醫貝絲·庫克森(Dr Beth Cookson)表示,該毒株對澳洲的威脅已提升,「感染物種的廣泛性」讓病毒能快速跨區域擴散。

目前,已投入超一億用於預防、檢測與應急響應,並對《禽流感應對方案》進行全面升級。

該方案在2024年與2025年間的H7禽流感暴發中接受了檢驗——彼時,多個雞蛋與家禽養殖場陷入癱瘓。

然而,她也強調:「一旦病毒進入野生鳥類種群,幾乎沒有有效辦法遏制其傳播。」

人類健康風險:一場未發生的風暴

自2020年以來,全球已記錄112起人類感染H5N1的案例,包括一名在印度感染、后痊癒返澳的幼童。多數感染出現在、東南亞、歐洲及拉丁美洲。

儘管人傳人目前尚未發生,但科學界普遍認為病毒只需一次突變,就可能引發全球性大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最新報告中指出,豬可作為「基因混合容器」,將禽流感與人流感病毒重組,孕育出具有「全球大流行潛力」的新毒株。

在美國,情況已十分嚴重。超過1000個乳牛牧場暴發疫情,病毒實現了牛與牛之間的傳播。

獸醫凱·魯索(Dr Kay Russo)稱:「這是史上最嚴重的動物疫情之一,而美國錯失了遏制的最佳時機。」

她還指出,部分移民奶農因身份問題未主動報病,可能隱匿了人際傳播的第一例。

我們必須準備迎接最壞的可能

無論病毒是否最終入侵澳洲本土,它已對全球動物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影響。如果傳播到袋鼠、考拉等本土物種,後果將難以估量。

「禽流感一直在教會我們一件事:永遠要做好面對『意外』的準備。」——魯索博士如是說。

划重點:你必須知道的五件事

1.H5N1已感染南極的多種海豹與鳥類,並疑似向澳洲逼近。

2.企鵝可能成為「無癥狀攜帶者」,增加病毒擴散難度。

3.澳洲東南邊陲的島嶼正在成為關鍵「跳板」。

4.北方候鳥遷徙亦存在傳入風險,防線岌岌可危。

5.病毒跨物種能力強大,人類面臨潛在健康威脅。

願我們能在病毒進化之前,先一步覺醒。

監測、科研與跨國合作,是應對這場生態危機的唯一出口。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星尚澳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