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帛畫 戰國 來源中華珍寶館
授權自
zhihu.com/question/578726711/answer
01
「龍鳳呈祥」和「雄鳳雌凰」的衝突在漢語角度很容易解釋,因為先有的「鳳凰」,後有的「雄鳳雌凰」一說。
漢語里有一類詞被稱為「聯綿詞」,一般是雙音節詞,它沒有辦法拆分成單字詞去理解,比如葡萄、駱駝、茉莉等,如果單獨問:「葡」是什麼意思?除非組片語回「葡萄」這個詞,否則很難去解釋與理解。
這樣的詞,名詞還有:鳳凰、鴛鴦、麒麟、蝴蝶、蟑螂、蜘蛛、蜻蜓、鸚鵡、枇杷、傀儡、瑪瑙、垃圾……
動詞有:彳亍、躑躅、躊躇、彷徨、徘徊、逍遙、邂逅、輾轉、嘮叨、吩咐、叮嚀……
形容詞有:參差、忐忑、崎嶇、尷尬、繾綣、澎湃、洶湧、崔嵬、逶迤、迤邐、磅礴……
不但如此,甚至同樣的詞會有不同的寫法,訓詁學上有句老話:逶迤八十三形,崔嵬十有五體。
意在言說這種連綿詞的寫法變化之多。
比如逶迤也可以寫成委蛇、委它,崔嵬可以寫成崔巍,躑躅可以寫成踟躕、歭䠧……
因為這些文字本身就是一個記音的符號,並沒有什麼準確的意思,產生意思的是它們在語言上組成的詞。
02
至於聯綿詞的來源,不能一概而論。
像葡萄、駱駝這種幾乎可以確定是外來詞無疑,但是有些詞應是長期以來讀音變化導致和原先的字對不上,於是造了新字來代替,比如彳亍就是漢代造字。
漢語歷時幾千年,讀音有變化很正常。
明朝距今六百年,唐朝到明又六百年,漢唐中間又夾了六百年,今天漢字的讀音、明朝的讀音、唐朝的讀音、漢朝的讀音……各不相同,這就更遑論先秦光周朝就有八百年國祚,周朝漢字讀音如何相比商代那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從晉滅亡到隋朝統一,南北朝對峙不過一百多年,顏之推記載這個時期「音韻鋒出,各有土風」,已經到了亂七八糟的地步,隋朝陸法言編撰韻書(相當於那時的字典),被各地方言搞得「疑惑之所,質問無從」,問都不知道找誰去問。
再想想周朝春秋以來各地分裂自成格局,讀音就更混亂了,燕趙稱孔為窟窿,楚地稱虎為於菟,莊子住在楚宋之地,戰國諸子就屬他聯綿詞用得最歡。
03
鳳凰同理也是聯綿詞,鳳凰在先秦被寫作鳳皇,凰是後來才造的字。
你說凰是雌鳥我姑且還能算你有一定證據(這個我們後面再細說),但之前寫作鳳皇的時期呢?皇是雌鳥?
沒道理對不對。
麒麟也跟鳳凰一樣,被認為雄麒雌麟,但你仔細想就發現不對勁了,過去奉承人家生了兒子都說喜得麟兒、喜得麟子,按雄麒雌麟來說到底是生了兒子還是生了女兒?
在這些連綿詞中,有的會因為使用頻率高的原因,其中的某個字會被選出來作為一個單字詞來代表整個詞,比如鳳凰的鳳、麒麟的麟、蝴蝶的蝶、蟑螂的蟑、蜘蛛的蛛。
這在當下也有典型的案例,今天互聯網上常用「尬」來代表「尷尬」一詞,這在之前是從未有過的,就是因為如今尷尬一詞的使用頻率提高了,至於兩個字當中挑哪一個來作為代表,純粹看哪個字讀著順口。
而「雄鳳雌凰」「雄麒雌麟」「雄鴛雌鴦」種種這樣的說法,是古人在已有基礎上增添的合理想象,其中最出名的作品莫過於司馬相如的《鳳求凰》,它使得這一說法更加廣為人知——文化就是這樣,有原始的東西,也有根據原始設定重新想象的東西,就像小說動畫遊戲之類有原著有二創一樣。
但是你要明白,它終究只是一個二創,二創和二創之間,二創和原著之間難免有衝突,你不能用單一的眼光來判斷它。
就像哪吒的設定深受中國人民喜愛,但是《封神演義》中的哪吒、《西遊記》中的哪吒、《哪吒傳奇》中的哪吒、《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都是不一樣的。
你不能因為《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和小白龍結為了好友,就去質問《封神演義》中哪吒為啥打死敖丙——它就不是同一個東西,甚至不是同一個體系下的。
04
至於龍鳳呈祥,則是「原著」(或者是接近原著,至少目前沒有找到比它更原始的東西),用龍與鳳兩種瑞獸來表示吉祥,有出土文物為證:
商代龍鳳冠人形玉佩
我國用龍鳳同時表示祥瑞至少從商代就開始了(但最早不是指結婚,後面再說),後來又添上其他兩個瑞獸變成四瑞獸,但是另外兩個說法不一,只有龍鳳雷打不動,可見其接受度之廣。
這一使用習慣一直以來都存在著,戰國也有人物龍鳳帛畫:後來隨著秦始皇統一六國,秦漢爾來龍逐漸成了帝王象徵,但是請注意這並不像有人說的秦始皇自稱「祖龍」,而是秦始皇駕崩應了「今年祖龍死」的讖,秦始皇一直以來都沒有自稱祖龍: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聞。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退言曰:「祖龍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視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於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遷北河榆中三萬家。拜爵一級。
——《秦始皇本紀》
而且黃帝辭世之時也是龍帶走的: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封禪書》
是以後來皇帝多以龍自比。
龍鳳原本是成對出現的,帝王以龍自比,鳳則逐漸用在了女眷身上。
但並不是像清朝那樣形成「龍就是帝王,鳳就是皇后」的完全等價的關係。
關於龍鳳的使用,官方也沒有明確的限制,畢竟這同樣是一種二創,不然司馬相如也不會用鳳這種意象。
而鳳此時也並沒有徹底走向女性化的道路,真正要說鳳這一瑞獸代表女性的苗頭,應該來自神話的發展:一則是西漢的蕭史弄玉神話,致使龍鳳呈祥逐漸變成慶祝夫婦新婚的詞語。
二則是晉朝西王母神話的出現。
蕭史弄玉神話是對秦穆公的杜撰,講述了秦穆公的女兒弄玉愛上了酷愛吹簫的蕭史,二人夫妻和睦,最終蕭史乘金龍、弄玉騎彩鳳,二人成仙飛升而去。
後來有歌頌此事的詞牌《鳳凰台上憶吹簫》。
西王母神話則是晉朝根據周穆王西巡、漢武帝西征的歷史,杜撰出了二位帝王拜訪西王母的神話故事,在該故事中,西王母的座駕就是由綠鳳凰所拉的車:西王母乘翠鳳之輦而來。——《拾遺記》
但直到唐朝,龍鳳依舊沒有太大的官方限制,只是帝王貴胄很愛用這些東西而已,唐朝燕國公張說的宅邸遺址就曾出土鎏金鐵龍一對,鳳輦也是宮中的帝王座駕,不是什麼武則天開始的規定:唐制,輦有七:一曰大鳳輦,二曰大芳輦,三曰仙游輦,四曰小輕輦,五曰芳亭輦,六曰大玉輦,七曰小玉輦。
李世民也曾作《威鳳賦》自比,被廣大網友戲稱李二鳳。
05
而男龍女鳳的思路更可能是民間神話的不斷發展,宋太平廣記中多次用鳳冠描寫仙女的首飾,到了後來各種話本小說中,鳳冠霞帔幾乎成了女性貴人的標配。
真正出現「龍為帝王,鳳為皇后」的說法不過元明清三代,元代開始官方禁止民間使用龍鳳紋,實現了對龍鳳的壟斷,洪武年間更是明令禁止王族以外的人使用:官吏衣服、帳幔,不許用玄、黃、紫三色,並織綉龍鳳紋,違者罪及染造之人。
但是直到明朝,鳳和皇后也沒有形成完全的等價關係,永樂年間規定皇后的儀冠是「九龍四鳳冠」:九龍四鳳冠,漆竹絲為圓框,冒以翡翠,上飾翠龍九金鳳四,正中一龍銜大珠一,上有翠蓋,下垂結珠,余皆口銜珠滴。珠翠雲四十片,大珠花十二樹,小珠花如大珠花三數。——《明會要》
後來該制度也多有更改,明定陵曾出土龍鳳冠四頂,兩頂為孝靖皇后所有,分別是三龍兩鳳冠和十二龍九鳳冠,另外兩頂為孝端皇后所有,分別是六龍三鳳冠和九龍九鳳冠。
三龍兩鳳冠
六龍三鳳冠
九龍九鳳冠
十二龍九鳳冠
06
至於明確的皇上為龍、皇後為鳳的說法,要到清朝去看了。
清朝開始,大量的民間小說出現以「鳳體」稱呼皇后(太后)的用例,比如:包公點頭,來在後面,便問:「夫人見了太后,啟奏的如何?」夫人道:「妾身已然回明。先前聽了,為難說:『我去穿何服色,行何禮節? 』妾身道:『 娘娘暫屈鳳體,穿一品服色。到了那裡,大約狄娘娘斷沒有居然受禮之理。事到臨期,見景生情就混過去了。倘有機緣,泄漏實情,明是慶壽,暗裡卻是進宮之機會。不知鳳意如何? 』娘娘想了一想方才說:『事到臨頭,也不得不如此了。只好明日前往南清宮便了。』」
——《七俠五義》
包公道:「臣啟奏娘娘,今非昔比,娘娘乃是鳳體貴軀,前時落難,無人知之,以致衣食有虧。如今枯木開花,昏鏡復明,斷不可再穿此檻褸衣裳。況聖駕自來迎請,萬人瞻仰,非同小可,今仍穿破衣,有甚威儀,伏望娘娘准依臣請,速換宮服。」
——《狄青演義》
而且清朝皇后的儀冠也不再是龍鳳冠,而是單純的鳳冠:皇后冠施鳯頂,髙四重,上用大東珠一,下三重貫東珠三,刻金為三,鳯鳯各飾東珠三,冠前左右綴金鳯七,各飾東珠九,貓睛石一。後綴翟鳥,飾貓睛石一,承以朵雲垂珠為步搖,凡五行二就,行間施圓青金石,銜以金綴東珠珍珠各六。冠下施金,約周蔽前後綴東珠十有三,珠相間處飾青金石。結珠垂後為步搖,五行三就,行間施方青金石二,銜以金各綴東珠珍珠八。耳飾以金為之,綴東珠十有二,領約以金為之,如環有端卻結於後,飾以珊瑚,綴東珠十有五。
——《欽定大清會典》
當然皇后的衣服上還是有龍紋的:服色尚黃,織為龍鳯翟鳥之文,施五采。襟袘及袂緣以金花青繒,冬緣以貂表。衣色用青,長裾無袂,織金為卷龍文八,裳施龍鳯章采,均綴以金珠,朝珠以珊瑚琥珀為之飾,以珠及青金綠松等石,系用黃組。采服袍色尚黃,裾啟左右,織綉龍鳯文,施五采。表衣用青,深袂長裾,織金為卷龍文八,裳朝珠如禮服制。常服袍無定色,表衣色用青,織文用龍鳯翟鳥之屬,不備采朝珠,如采服制。
這裏還提到了一個翟鳥,翟鳥就是雉雞,清朝以前皇后服飾均用翟鳥做紋飾。
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周禮》
這裏的狄與翟通,而褘衣、揄翟、闕翟是規格最高的三種禮服,因為上面都有翟鳥做紋飾,合稱「三翟」。
後來禮服多有更改,隋朝皇后服制有褘衣、朝衣、青服、朱服,唐朝皇後為褘衣、鞠衣、鈿釵襢衣,此後多沿襲唐制。
這是宋高宗吳皇后的畫像,上面畫著的就是翟紋:
元朝皇后是混搭,原則上沿襲唐制,但事實上穿蒙古袍的也不是沒有……
明朝依然用唐制,而這一服制到了清朝遭遇了大改,皇后禮服的主題是龍與鳳,翟鳥完全成陪襯了,因為清朝後宮等級越低鳳凰越少,翟鳥越多:妃服用翟鳥龍文,緣飾如前制,表衣用圓龍文八。嬪服視妃,表衣用圓龍文四,裳施綉,備五采,其服色均不得用黃。
當然慈禧那是特例,她就差沒像武則天一樣直接稱帝了。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澳洲的家一墨爾本,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