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組留學生不會說英文還擺爛」衝上熱搜:
這一次,我們不想再替他們背鍋了
「我真的要瘋了。」
「組裡的中國同學,既不會說英文,也拒絕說英文。」
這樣一句怒氣衝天的吐槽,近日在海外留學論壇上炸開了鍋。發帖人控訴,在一次課程小組合作中,遇到的中國同組成員全程零交流,不參与討論,不配合任務,甚至在展示時只會機械念稿、詞不達意,最後還傳出作業是找人代寫。
他的憤怒不是沒有道理,也不是孤例。
因為在評論區里,更多「受害者」現身說法:「他們連一句『I think we should start with this part』都說不出來,只會盯著你笑。」
「我親眼看見他們打開ChatGPT,然後原封不動地把回答搬進PPT里,錯別字都沒改。」
「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問什麼,就連閱讀任務文件都看不懂,最後直接把ChatGPT的提示語也抄了進去。」
「很多中國學生直接和教授說中文!」
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留學生集體擺爛」的標籤,再次掛在「中國人」這三個字上。而這一次,最心痛的,恰恰是我們這些真正努力生活和求學的中國留學生。
一場「組會地獄」,把偏見推上台前
在澳洲,在英國,在美國,越來越多的課堂小組作業成為了留學生們的「修羅場」。
如果你夠幸運,遇到的是配合度高、表達清晰、認真完成任務的同伴,一切都水到渠成。
但如果你的組裡出現了「沉默型隊友」,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他們在開會時沉默不語,到了演講時照本宣科;他們不提問題,不主動配合,最後卻也和你一起平分成績。
更令人抓狂的是,他們中不少人雅思成績是7.0、甚至7.5,按理說應是「英語高手」。可實際上,一到開口,連「I agree」都說得磕巴,寫作也漏洞百出。於是,有人質疑:這些分數,真的是自己考出來的嗎?
代考、代寫、掛羊頭賣狗肉的「假留學」
如果說「擺爛」還只是態度問題,那真正讓整個留學生群體形象坍塌的,是「代考」「代寫」「假分數」。
在美國,曾有中國女留學生因托福考試三次失敗后,花錢請人替考,最終遭移民局逮捕、驅逐出境。
在澳洲,微信群流傳的「代寫價目表」明碼標價,一篇essay幾百澳元起跳,甚至有專人提供「保過服務」。
而在墨爾本某大學,還有曾做代寫的中國學生表示:「我寫了幾十篇,沒人查得出來。」從學術欺詐到徹底放棄思考,這條路一旦踏上,等來的往往不是文憑,而是標籤、恥辱,甚至法律的懲罰。
被孤立的課堂,憤而退學的本地學生
前不久,墨爾本大學的一門經濟學課也被推上風口浪尖。一位澳洲本地學生在小組輔導課(tutorial)中發現,導師和中國學生之間全程用中文交流,完全不顧他聽得懂與否。
「我坐在那兒像空氣,沒有人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我不是歧視,我只是想明白在講什麼。」
最終,他選擇退課。課堂上,唯一一個講英語的人,走了。
不是「他們」,是「我們」?不,該劃清界限
有人說:「你們都是中國人,為何要內訌?」
但事實是,真正受傷害的,正是那些努力學習的中國留學生。
他們用心準備演講稿,認真參与討論,拚命適應文化差異,只想證明自己不是「混學歷」。但無奈,在某些人「擺爛式留學」的陰影下,所有人的努力都變得蒼白。
「你們中國人是不是都不喜歡說英文?」
「你們是不是都找人寫作業?」
「你是不是也只是買個文憑?」
當這些問題從同學、老師、甚至僱主口中拋出時,我們該如何回答?
那些沉默中的反擊,才是真正的留學意義
我們不否認問題的存在。但我們更希望,那些被「擺爛人群」搶走關注的人,應該被重新看見。
他們一邊做兼職養活自己,一邊用破碎的英文爭取實習機會;
他們參加辯論賽、志願服務、社區活動,只為在異國他鄉找到歸屬感;
他們跌跌撞撞學會提問、寫信、表達不滿、爭取權益,從「不敢說」到「敢發聲」。
也許語言還不夠流利,但態度早已說服世界。
最後說一句:我們不是「爛英文」「只會抄」「擺爛」的同類。
我們是那些清晨背單詞、深夜趕報告、每次口語課都心跳加速但從未缺席的普通人。
與其沉默,不如行動。與其被標籤定義,不如用腳下的路去撕掉偏見。
因為「留學生」的含義,從來不是「逃避」,而是「出發」。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