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情系中華

到底為什麼要「提前召開」三中全會?(高新)

黨代會和人代會換屆規則稍有關注的人士都已經發現,按照「慣例」應該是每屆黨代會閉幕同時即召開一中全會,次年和全國政協換屆之前召開黨的是屆,三中全會則是在二中全會的召開及全國人大換屆的當年,或者說黨的當屆全國代表大會和它的一中全會召開的次年晚些時候(九至十一月之間)召開。

正是因為有如此「慣例」,如今趕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和十三屆全國政協召開之前居然「提前召開」三中全會的「不尋常」舉措,自然會召至外部界的強烈關注和質疑,「陰謀論」之說甚囂塵上!

因為三中全會召開之前政權已經搶先公布了二中全會的唯一內容—-中央關於修改憲法的「建議」內容,外部評論界自然將此與剛剛閉幕的三中全會聯繫到一起努力探尋其「不尋常」之外。

有媒體引用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副總裁包道格的評論說:「(突然發布修憲內容取消任期制度)發生在北京舉行了一系列非常規的會議之後,這意味著,它沒有遵循在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批准后提交到全國人大進行修憲的正常程序。這帶來了它可能遇到抵制的可能性。因此,在對這個宣布究竟意味著什麼得出結論前,你要搞清楚它遇到的阻力有多大。」

該媒體的報道中還中引述前美國駐京大使芮效儉的評論說:這個宣布是在中共3月5日召開全國人大與政協會議前召開了一系列會議之際做出的,包括在兩會前非同尋常的接連舉行中共19屆會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全會。他說,按照傳統,第二次全會是在全國人大會議之前召開,第三次全會一般是在當年秋天舉行。在他看來,這種安排說明,有關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的提議在黨內有阻力。所以,芮效儉認為:「需要舉行另外一次全會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中共領導人之間對於如何處理某些問題存在嚴重的分歧。」

該媒體的報道還引述了北京歷史學者章立凡的評論:習近平曾說過,只有兩屆有些事情做不完,紅二代也說,要保二十年穩定;二是他反腐和大清洗得罪了所有派系,沒有安全感;三是大家都是人,都喜歡權力。總之,集權、不集權、再集權,折騰、不折騰、再折騰,這是中共的體制使然,這也使得中共在這樣的狀態下不斷搖擺輪迴。

章立凡還分析說,(取消國家主席任期)為什麼在二中全會上沒有提出建議?當時,我們猜測,可能因為體制內沒有通過;二中全會和三中全會之間可能又發生了一些事情,比方說吳小暉和楊晶,就是用來分別震懾太子黨和團派,掃除障礙。還有,三中全會今天召開,而任期改動的方案在此之前便公布,意味著先斬後奏,使得三中全會必須就範,不管願不願意都要通過。一般來說,中共過去都是在全會結束時才提出建議。
若討論上述「陰謀論」的說法 是否有其道理,很有必要回顧一下中共以往二中全會的歷史。遠得不說,僅以五年前的十八屆二中全會公報與如今的十九屆三中會公報做一對比。

中國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公報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於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央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在廣泛徵求黨內外意見、反覆醞釀協商的基礎上提出的擬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和擬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決定將這兩個建議名單分別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推薦。審議通過了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全會認為,開好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對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團結奮鬥,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在廣泛徵求黨內外意見、反覆醞釀協商的基礎上提出的擬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和擬向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決定將這兩個建議名單分別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推薦。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部分內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

全會認為,開好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對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奮鬥具有重大意義。

對比之後就會發現,如今的這個十九屆三中全會,百分之百等同於五年前的十八屆二中全會。

眾所周知, 習近平上台五年多來一向不按牌理出牌,「打破慣例」已經上癮。而這一次「打破慣例」,「破」的並不是兩會換屆之前必有一次中央全會為幾天後即會召開的兩會做人事和會議主要內容做最終決定,而是在今年的兩會之前增加了一次(專題)中央全會。對此,筆者所讀到的外界評章中,唯有一篇署名崔士方的評論《三中全會機構改革 改什麼?》分析得相對到位。

該文章說: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提前到2月下旬開,引來驚詫一片。嚴格來講,此會只是原版二中全會的替代品,並沒有破例。因二中全會開成了專門的修憲會議,當局只好拿三中全會補缺人事議題。一種合理的猜測是,修憲和人事議題都有點大。修憲是習思想、監察委、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三樣東西同時到位。人事議題,已不僅僅是國務院、人大、政協的高層人選,而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正因為議題大,來自政治對頭的阻力也會相應升級。而習近平雖然大權在握,但兩件大事分開,逐個擊破,會更利於議題過關。於是,全會開會的格局就變成這樣了。

這篇評論文章中關於如今剛剛閉幕的這個三中全會只不過是以往歷屆二中全會的替代品的說法十分到位。這也是為什麼筆者在本文的標題中把「提前召開」四個字打上引號。準確的說法不應該是中共政權「提前召開了三中全會」,而是中共政權為本屆兩會加開了一次(專題)中央全會。至於前述崔士方評論中「修憲和人事議題都有點大」的說法有待商榷,留待下篇文章里做詳細的分析。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網編:郭度

來源:RFA 版權歸RFA所有,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經 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http://www.rfa.org。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