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情系中華

這四種原生家庭很難養出自信的孩子 20年後 家庭烙印依舊明顯

的榜樣,無論好壞與否,爸爸媽媽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所以,家庭環境的潛移默化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時間是最長的、甚至是一輩子的。一個人,如果他的性格出問題了,最好的辦法是從他的去找原因。那些明明很優秀的人,本應該信心滿滿,但是他們就是缺乏,甚至是自卑,這就是因為家庭的影響,那些優秀的但是卻極度缺乏自信的人大多來自著四類家庭。

第一類,信奉應該讓孩子從出生就學會獨立自主的家庭

剛出生子都十分的黏人,而且很難猜透他們在想什麼;再大點,就更愛哭了,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得到,那時候的他們以為哭就能解決一切。一般的父母的做法是哭了就抱抱,想要什麼那就買,畢竟是小孩嘛,但是那些信奉「獨立自主」教育的父母就覺得小孩要從小抓起,不能養成「」、「皇帝病」什麼的,於是,小孩哭了,不抱,想要什麼,不買,苦就哭吧。但是那個時候的寶寶是最需要爸爸媽媽「無法無天的溺愛」來建立自信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得到足夠的寵愛長大了自然會不自信。

第二類,那種充滿暴力的家庭

充滿暴力的家庭就更沒有愛可言了,從小就被莫名其妙打一頓的孩子肯定是缺乏自信的。不管是做對的事還是錯的事,都會被突然暴起的老爸或者媽媽揍一頓泄憤,久而久之就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做什麼都是錯的。

第三類,那種爸爸媽媽特別愛攀比的家庭

父母拿孩子來攀比,無非就是比誰家小孩更聽話、哪個小孩考出來的成績更高。但是不管怎麼做,似乎爸爸媽媽眼裡總有一個「別人家的小孩」比你更優秀、更乖、成績更好、更孝順爸媽。有時候,就算你在其他的叔叔阿姨眼中也是那個特別棒的、可以拿來教育自己家孩子的優秀典範,你的爸爸媽媽還是覺得你不夠好,在無盡的被拿來攀比中生活的孩子大概永遠都只能活在大人口中念叨的「隔壁家的小孩」的陰影下了。在以後的生活、社交中,大概誰都會成為那個「別人家的孩子」,都會成為他人生路上無法躲避的絆腳石。

第四類,則是父母愛和孩子裝窮的家庭

勤儉節約是優秀的,但是一味的哭窮、特別是和孩子哭窮是一件特別不理智的事情。一直在孩子面前說家裡有多窮、希望孩子體諒家庭、體諒辛苦賺錢的父母,但是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如一般的人。這不是攀比心理,準確的說應該是好勝心。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這也是一個錯誤的觀點,特別是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窮養和富養的差距會在孩子心裏留下差落感,這樣,就更不自信了。

一個人自信與否,和家庭真的脫不開干係。想要孩子成為一個充滿自信的人,那就在小時候給他滿滿的、充足的愛,用自身行動和言語告訴他他是最棒的,這樣,才不會讓一顆閃閃發光的珍珠誤認為自己是沙礫。

而那些已經被養育自己的家庭影響的將自己的自信給丟了的人,不要氣餒。家庭、父母、甚至是你身邊接觸過的人對你的影響很大很大,但是絕對不會達到根深蒂固的程度,就算達到了,心理醫生、自我治愈也總會有辦法讓自己重新變更加自信的,你需要的不過是時間和機遇而已。

來源:J媽學堂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
標籤: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