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化學教授池田菊苗,在海帶湯中提取出了一種鮮美的調味料,後人才知道其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
而池田教授稱呼這種味道時自創的詞彙「うま味」(發音:UMAMI,意為美味),已經成為了國際通用詞彙。
隨後神奈川縣的企業家鈴木三郎,輾轉得知了池田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取得許可后,于第二年開始將這種調味料商品化,並稱其為「味精」。後來在登錄商標時,使用了「味之素」的名字,意為「風味之精華」。
如今,創業近百年的味之素集團,已經是每年銷售額1兆1000億日元的東證一部上市企業。
你可能會問,如果沒有這家企業,可能全世界都要推遲很多年才能吃上味精,但這和玩不上PS5有什麼關係?
關係大了。
味之素不只是個食品商,還是世界第一的氨基酸生產商。在食品、飼料、醫藥用等氨基酸市場中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市場佔有率。味之素集團在全球27個生產基地生產了近20種氨基酸。
隨後他發現,製作味精時的副產物,可以做出擁有極高絕緣性的樹脂類合成素材。
在計算機中,最核心的部件被稱為CPU(中央處理器),隨著CPU的越來越高速化和集成化,其內部納米級的線路,需要與外部毫米級的線路進行對接。但由於體積和空間有限,不可能鋪開拉平佔用很大面積,必須採用類似多層蓋樓一樣的安裝方式,在儘可能小的立體空間中,把這些密密麻麻的線安排開——
中間那些不規則的連接,就是CPU與外部傳輸數據的通路,這些線路既小又密,互相既需要絕緣,還會產生很大熱量。處理起來並非易事。
因此,當時的計算機業界,處理這個辦法就是塗液體的絕緣物質,等干透后,再繼續下一步工序。非常麻煩耗時,且極易出錯。
竹內想到了一個辦法,將製作味精的副產物,通過工藝改進,變成薄膜狀。這樣不僅形態自如,可以隨意承接無數種電路組合,而且耐熱絕緣,最關鍵的是非常容易安裝,和塗液體比起來簡直就不耗時間了。
但隨後,世界上各家知名晶元製造商接連被這家味精公司的絕緣膜所折服。現在,基本上全世界100%的電腦中,都在使用味之素公司的產品——
可以說,如果沒有味之素的ABF,無論蘋果、高通、三星,無論PlayStation5還是Xbox Series X,無論手機、電腦、汽車還是AI、5G晶元,幾乎統統無法製造。再好的晶元,也無法封裝完成。
目前,味之素公司尚未正式回應這一市場傳言,但也並未否定。只是強調「供應不足的報道並非由本社發出」,「歡迎媒體來採訪」。
其實,日本類似這樣的公司和產品還有很多。比如櫪木縣的AeroEdge,這是家同時給空客和波音的飛機發動機提供渦輪葉片的公司,全世界能做到這點的企業,一隻手就能數過來。
再比如日本生產的部分特殊鋼材、特殊容器以及機床設備等……有許多在大眾認知中並不出名,規模也不算巨大的中小型日本企業,在很多普通人所不了解的細微之處,卡住了整條產業鏈的脖子。
這些企業融不了什麼大錢,上不了什麼頭條,沒啥熱點話題,也得不到啥領導人接見。但行業中無人敢輕視,更無法繞開。
話說回來,你該明白,為什麼這家靠賣味精創業起家的公司,現在每年銷售額有1.1兆多日元了吧?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縱橫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