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情系中華

中國公布”入境查手機”規範 難平民眾憂慮

旅客在邊境城市二連浩特排隊通過出入境檢查

繼本台率先披露有關消息后,中國本周二公布了」入境查」的多項規範,並說明此舉僅針對與反間諜工作」有關的個人和組織」。那麼,在政府高調吸引外資應對經濟困境之際,國安部的上述說明能否平息民眾入境中國的安全擔憂呢?

今年4月26日,曾公布《機關安全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和《國家安全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內容提到 「執法人員」 將被配備 「檢查電子設備」的權力。電台數天後率先報道,這項原定7月1日上路的新規,在深圳、上海等地海關已先行實施。

本周二(5月28日),部微信公眾號刊登《「入境查手機」的荒謬論調可以休矣》一文,指稱 「境外反華敵對勢力」 藉機造謠抹黑、搬弄是非,大肆炮製所謂 「所有人入境中國都會被查手機」的消息。該文表示,新規是為有效防範、制止、懲治間諜違法犯罪活動,且訂有三個 「明確查驗嚴格規範」:第一是查驗前提,必須是依法執行反間諜工作任務;第二是查驗對象,必須是與反間諜工作「有關的個人和組織」,比如對軍事禁區、涉密單位等進行偷拍的間諜行為嫌疑人員,對象不能是無關人員,更不會是「普通入境人員」;第三是查驗流程,必須經設區的市級以上國家安全機關負責人批准。

專家:對外資、赴華將產生負面影響

與本台此前「國安人員七月起抽查個人通訊設備」的報道呼應,中國國安部周二的聲明似乎也在強調此舉 「不是人人都會被查」。但華盛頓智庫 「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全球經濟專家杜斯特柏格(Thomas J. Duesterberg)認為,中國國安部門的三大查驗原則無法令人放心,因為其內容 「既不清楚也相當模糊」,且批准審查的官員層級也不高。

杜斯特柏格警告說,這一新規無疑會對中國領導人推動吸引外資和外國學生的計劃產生負面影響。他說:「中國審查範圍似乎越來越寬,這些審查程序的些許武斷性質,尤其可能導致企業界人士產生疑慮,思考要將自己曝露在多大的審查風險之中。」

他認為,中國此舉或是為了引發某種寒蟬效應,警告所有前往中國的人的手機都可能被查,因此入境者必須自我審查,避免在手機里存放敏感內容。

圖為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的到達區 (路透社)

中國與西方關係緊張所致?

旅居美國的原北京大學經濟學者則認為,此舉雖主要針對入境華裔民眾,但無疑也會加劇西方人對中國的不安全感。

夏業良表示:「上台以來,對、對信息的封控是非常嚴格的,一直以來都是這樣。但是最近,他隨著跟西方,尤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關係越來越緊張,這種封鎖做法已經顯得是非常的突出了 。」

夏業良認為,中國國安部有關檢查手機的新規定將影響外國人前往中國的意願。他說:「大家覺得沒有安全感,在中國投資環境如此惡化,然後你連自己的、私人的,有個人隱私的手機都會被邊境隨意去檢查。如果講他們的借口是涉及國家安全,但是一定要給出相應的依據。否則的話,不能夠這樣隨意地去侵犯公民隱私,甚至是外國入境者的隱私。」

夏業良還注意到,北京當局在過去一般不會對外籍人士入境採取粗暴的措施,但是 「現在不管你是外籍還是華裔,基本上都是採取一種非常無禮、蠻橫的做法,不容商量,也沒有任何法理依據。」

海外中國人不敢回家?

旅美中國黃千林(化名)向本台表示,一直以來的風格就是 「既要、又要、也要」,就是什麼都想要。他說:「它又想把國內所謂安全提高到很高的程度,然後又希望外國的經貿往來,然後能接受它這套東西,然後能夠更多地來中國投資。」

他認為,中國國安部門對外宣稱查手機規範可能僅是表面說辭,相關規定並不真正會被執行或遵從。原因是,政府的政策受制於,而黨想做的事情在中國沒有任何規定可以限制。

至於手機查驗新規會不會影響他回中國意願?黃千林告訴本台,他本來就不打算回國。但他認為: 「可能對像我們這種更加認同一個比較自由、民主價值觀的留學生來說,只要我們在中國以外的互聯網發表過言論,或者哪怕是和朋友聊天有聊過這樣的話題,(新規)都會是一個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是不會說像以前那樣,想買張機票就回國這樣。」

記者:徐薇婷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

來源:RFA,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