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4年8月13日】(希望之聲記者韓梅綜合報導)
最新數據顯示,再有創紀錄的外資逃離中國。又臨近美國總統大選,各種因素衝擊下,全球主要財經媒體都在討論中國經濟危機。
中共外匯管理局公布,第二季度外國直接投資(FDI)減少150億美元,若這種趨勢持續,今年將是自1990年有數據以來,第一次年度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出。
彭博社8月12日表示,外資撤離中國的規模在4至6月創歷史新高,反映大家對中國經濟的深沉悲觀情緒。
受中共拖累,中國經濟目前被內外夾擊,一方面中共黨魁習近平為保政權穩定,讓國安凌駕于經濟之上,另一方面西方為消除中共對全球秩序的威脅,對中國開打關稅戰、晶元戰。隨著美國大選臨近,新一場關稅戰可能已經箭在弦上。
《華爾街日報》12日發文說,與川普(Donald Trump)開打第二輪貿易戰,這將是中國的噩夢。
文章說,川普任總統期間,北京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受到衝擊,但最終還是恢復了元氣,如果今年11月川普再入主白宮,中美第二輪貿易戰將會激烈得多,因為第二輪大戰的關稅更高,中國經濟也比6年前脆弱。
現在中國經濟陷入困境,房市崩盤,消費者不願花錢,地方財政壓力巨大,民營部門信心低迷。因為具有官方補貼和廉價優勢,出口幾乎是中國經濟唯一亮點。而這種對出口的依賴,恰恰讓中國經濟對貿易戰升級更加敏感。
另一個問題是,不僅美國,其他國家為保護本國經濟也在提高對中國的關稅。
《華爾街日報》引述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阿丹姆斯萊特(Adam Slater)說,如果美國按川普預告的那樣實施60%關稅,實際上就是對中國出口關閉了大門,而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國目前正在抵制中國進口商品,「中方將不得不更努力地將產品推向其他目的地。而其他地方可能也不會接受」。
中國經濟低迷,社會悲觀情緒蔓延,以至於「歷史的垃圾時間」成為中國網路熱詞。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文則上個月表示,中國年輕人先前流行「躺平文化」,對比來看,垃圾時間的想法「更危險」,因為「歷史的垃圾時間」背後隱含著絕望的訊息。
中共官方一度出面譴責「歷史的垃圾時間」這個說法,要求唱響經濟光明論。但不僅民間不買帳,連體制內專家都開始唱反調。
8月12日,中國經濟學家管清友在微博發文勸網民說,「在歷史的垃圾時間,一定要有鬆弛感。」
管清友今年年初警告說:「過去很多經歷表明,違背經濟規律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且代價不小。」6月他乾脆直接挑明說,「基層財政幾進崩潰。」到現在管清友開始躺平,也開始認可垃圾時間這個說法。
海外網友議論說,「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貸和車貸,松不了啊」「有錢人可以這樣 底層就不是鬆弛感了 是死亡感」「這句話聽起來倒是輕鬆,然而對無數普通百姓來說,這個『鬆弛感』恐怕早已變成了無奈與絕望。在中共統治下,經濟困境和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而所謂的『鬆弛感』不過是對現實的逃避和自我安慰…當人民生活在『垃圾時間』中掙扎時,這種勸慰聽起來更像是一種冷漠的諷刺。真正的出路不是鬆弛,而是改變。」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外資出逃規模創紀錄 中共專家也感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