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讀宋史的趙大胖 作者: 齙牙趙
這個小故事發生在北宋明道年間,也就是劉太后垂簾聽政進入關鍵時刻的那段時間。
為什麼說關鍵時刻呢?
一方面,劉太后垂簾聽政已經超過十年,她的歲數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差,感覺有些事情再不做就有點來不及了,比如說她一直在猶豫不決的、要不要學習大唐的武則天,當一個正兒八經的女皇。
另一方面,被她一直像親生兒子一樣照顧的宋仁宗已經年過二十,看他的身體和智商都不像是低能兒的樣子,大臣和言官們也都在頻繁上書,請劉太后還政皇帝,讓宋仁宗親自處理政事。
不管到哪個公司,長達十多年的實習期也確實有點過分。
正因為看到劉太后在猶豫,所以很多喜歡鑽營的官員就開始賭,賭她真的要當皇帝,所以就要提前拍馬屁。
這種拍馬屁的事情,是有技術含量的,你得提前行動,也就是在劉太後下詔稱帝、廢黜宋仁宗的之前就做。你在她稱帝之後拍馬屁,那最多就叫審時度勢順應潮流,絲毫看不出來稀缺感,你要是在她稱帝之前拍,那就叫擁戴之功忠心可鑒。
邵博的《邵氏聞見后錄》裏面就記載了這麼一個細節:某公在劉太后垂簾的事後,悄悄上了一個《唐武氏七廟圖》[1],意思就是慫恿劉太後學習武則天,儘快把事情辦了。
當然,劉太后在這個關鍵時刻還是穩住了心態,沒有答應這個請求,將這張圖扔到地上,義正辭嚴地說:「我不作負祖宗事。」
劉太后死後,這件事後來還是傳出來了,連宋仁宗本人都知道,還評價了一句:「某心行不佳。」
但是說歸說,宋仁宗後來還是消氣了,登基四年之後將他提拔為參知政事。
那麼這個不透露姓名的某公到底是誰呢?
其實在《宋史》和蘇轍的《龍川別志》等書里,都能找到答案,這人就是當時任權開封府尹的程琳。
《邵氏聞見后錄》成書于南宋高宗紹興年間,《龍川別志》成書于北宋哲宗元符年間,《宋史》就更晚,成書于元代,很有可能就是抄的蘇轍的記載。
既然蘇轍都知道,那說明這在官場內部並不是什麼秘密。
但是為什麼到了《邵氏聞見后錄》里,程琳就變成了一個「不透露姓名的主要負責人」了呢?
從後來他的履歷也能看出來原因:
第一,大家都知道這是犯了一個錯,但是錯並不嚴重,還沒有到敵我矛盾的層次,教育教育就可以了,只要今後不繼續犯錯,還能繼續用,沒有必要這麼公開掛人;
第二,雖然在官場內部不是什麼秘密的事情,但是能夠隱瞞就盡量隱瞞,沒必要把這種事情鬧得人盡皆知,成為販夫走卒的談資,畢竟不是他一個人不光彩。
當然,蘇轍給人指名道姓地寫下來,也有點「看熱鬧不嫌事大」,反正他也當過副相,跟程琳級別差不多,當時被貶嶺南循州也沒什麼顧忌,已經都這樣了,說了就說了,也壞不到哪裡去。
邵博就不行,最高就做了一個知州,級別不夠,得罪不起,寫個「某公」就行了。
此外,還有另一個「某公」,他在程琳死後為他寫墓志銘,收了二千五百匹絲帛作為潤筆費,這件事根本就不提,「極其稱讚,天下無知其事者矣」。
這第二位某公是誰呢?
大名鼎鼎呀,歐陽修。
[1]程琳所獻,根據《宋史•程琳傳》和《宋史•后妃•章獻明肅劉皇後傳》記載為《武后臨朝圖》,但是在《邵氏聞見后錄》和《龍川別志》中記載為《唐武氏七廟圖》。
2025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