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中國商品關稅降到30%,今日亞洲航運股股價都上揚,但是挪威海運市場平台Xeneta首席分析師桑德(Peter Sand)警告,目前美國在對等關稅部分僅是90天暫緩,不保證未來的談判會朝正確方向發展;桑德美國洛杉磯港高階則指出,30%仍是高關稅,貨量不會大幅增加與回到從前。
美國將中國商品關稅降到30%,今日亞洲航運股股價都上揚,但是挪威海運市場平台Xeneta首席分析師桑德(Peter Sand)警告,目前美國在對等關稅部分僅是90天暫緩,不保證未來的談判會朝正確方向發展;桑德美國洛杉磯港高階則指出,30%仍是高關稅,貨量不會大幅增加與回到從前。這些觀點我國(台灣)海運界高階在昨日的發言都曾提及。
桑德分析,自美國總統1月第二次上任以來,不確定性一直是川普政府的標誌,不能保證未來90天內與中國的談判會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在同意將進口稅下調115%,將對美國商品的關稅下調至30%,將美國出口關稅下調至10%,中美談判代表、美國貿易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和中國副總理何立峰也從5月14日起對協議實行了90天的限期,引起了人們對在期末重新徵收全面、不可持續的關稅的擔憂。
桑德指出:「外交在背景中悄悄發揮了魔力,而叢林中的大猩猩仍然在娛樂人群中。」「如果我們在過去100天里學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事情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
Sand認為,不確定性是川普政府計劃的組成部分,兩國正在進行的談判意味著,如果談判不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將看到事情回到原先的位置。
Sand說:「我們還沒有走出困境,只要川普在眾議院,我們就不會走出困境。」他強調,不確定性是美國談判態勢的一個基本要素。
荷蘭Dynamar的分析師Darron Wadey試圖將談判和最新交易放在背景中,更強調討論背後的心理學。他分析「你正在與世界上兩個經濟、貿易和軍事超級大國打交道,一個地位有些成熟,另一個正在迅速崛起。在這樣的動態下,特別是在世界注視著的時候,在不出現最壞的情況的情況下,可能很難做出讓步。因此,在這方面,達成任何協議都很難。」
Sand指出,在30%時,「中國對美國的進口關稅仍然很高,雖然我們將開始看到一些出市場價格的商品回報,但隨著數量的增加,數量不會大幅增加。」Wadey認為,任何數量增長都會「進入」至少四周的遲滯現象。
華爾街日報、路透社、CNBC等外電報導,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塞羅卡(Gene Seroka)則指出,關稅調降至30%,港口處理的貨物量也不太可能突然飆高。
Seroka表示,雖然健康照護等必需品供應商、玩具等節慶商品經銷商,可能會趁此機會囤積庫存,但冰箱、戶外傢具組等一般用品,不會因為關稅從145%降至30%而大量湧進市場。
他指出,關稅降至30%,確實可能促使部分託運主趕緊將滯留在中國的貨品搶運至美國,但「貨運量不太可能回到過去幾周、數月期間的水平。」「原因很簡單,你不會在30%的高關稅下大舉提前備貨。」
桑德則預估企業趕在90天緩衝期搶運貨物,可能在短期內導致中國至美國西岸的航運費率跳升20%,因為重新部署到其他貿易線的船隻,回到中美線需要時間。
Xeneta統計顯示,1月1日起,中國至美國西岸及美國東岸的航運現貨費率至今已大跌56%、48%。
而以上國際海運專家與洛杉磯港高層談話,我國(台灣)業界在昨日接受ETtoday訪問都有提及,其中台驊物流董事長顏益財指出,在加拿大、墨西哥與美國的保稅倉庫都還有中國可存放6個月的保稅貨,業界會趁著關稅降低完稅出貨;另因中美貿易衝突已有多年,美國原是中國最大出口國,但去年中國出口貨當中,銷往美國的貨量僅佔總出口量11.1%,低於東南亞的15.1%、歐洲的12.9%,今年估計已低於10%;另30%的關稅讓中國部分商品還是很難爭取訂單,因此估計會有補貨行情,但不一定從中國補,也不至於爆量,運價則是走緩漲趨勢。
來源:ET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