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情系中華

驚人發現:老人做這事,竟能降低40%的死亡率!人人都會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驚人的發現揭示了一個與相關的秘密。研究表明,老年人經常做飯的人,其死亡率下降了40%!這項研究對1888名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長達十年的隨訪,得出了令人震驚的結果。

根據研究結果,每周做飯1-2次的人,死亡率下降了29%;每周做飯3-5次的人,死亡率下降了41%;而每周做飯5次以上的人,死亡率下降了53%。這個數據是多麼令人振奮啊!

當然,一些人可能會懷疑這個結論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但是,研究者們非常嚴謹地考慮了諸如性別、年齡、營養知識和財務狀況等因素,並將這些因素納入了統計分析中。最終的結果仍然表明,每周做飯5次以上的人,依然可以降低40%的死亡率。

除了這項研究,還有其他研究發現做家務對健康也有益處。例如,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從事輕微的動,如疊衣服、拖地等,每天30分鐘,可以降低12%的死亡風險。而另一項研究則發現,男性多做家務可以預防,並明顯改善體重、腰圍和血脂水平。

做家務是一種非常高性價比的,尤其適合老年人。相比于劇烈運動,做家務的活動強度雖然不高,但仍然能夠起到一定的鍛煉效果。而且,做家務對老年人來說更加安全,不會對關節造成損傷。

日常家務可以分為輕型和重型兩種。輕型家務包括洗碗、抹桌子、做飯等,而重型家務則包括拖地擦地板、洗車、搬傢具等。根據個人的健康狀況和喜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家務活動。

做飯是一項能夠對大腦產生良性刺激的活動。切菜、烹飪等精細操作可以鍛煉認知功能,降低老年人患病的風險。然而,在做飯過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油煙對身體的危害,可以通過開、通風等方式來減少油煙的殘留。

外出買菜、遛狗等家務活動需要走路,這類活動與散步健身接近,可以增加活動量,降低死亡風險。一項長期調研發現,每天走路1小時以上的人,與走路半小時的人相比,因肺炎或而死亡的風險低10%。

打掃房間是一種能夠讓人心情愉悅的家務活動。打掃房間可以刺激大腦內的神經遞質的分泌,增加幸福感,緩解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同時,整理衣櫃、書櫃等家務活動也可以鍛煉上肢肌肉,讓人感到身心舒暢。

重型家務活動可以促進血管健康,鍛煉,改善肌肉張力,消耗多餘熱量。然而,在進行重型家務活動時,需要注意安全,避免直接彎腰搬重物,應先蹲下身體,挺直背部,使用腿部力量站立起來。

最後,建議家務活動可以和家人分工,減輕個人的負擔,享受共同做家務的幸福感。在進行家務活動時,也要注意勞逸結合,每隔一段時間休息一會兒,活動一下頸椎、腰椎和手腕等部位,避免過度勞累。

總之,做家務不僅能夠提高生活質量,還能夠降低死亡率。所以,讓我們把這個重要的知識分享給身邊的人,讓大家都能夠從中受益,享受健康的生活!

來源:笑對風雨人生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
標籤: 老人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