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這回玩不起了?中國富人擔心的事發生了

2024年04月09日 11:47

怎麼回事。

說在前面,這不是宣洩情緒的文章,我們希望認真討論問題,想要單純抨擊中美任何一方的人,現在就可以打住了。

-1-

耶奶這周來中國,吸引了很多眼球。

不單是她在廣州吃了一次親民的飯局,其實上次在北京也這樣吃過,而是她這次來的任務:說服減少過剩產能。

國內一時爭議不斷。

主流的觀點有幾個:1、老美玩不起,出口並沒有違反WTO規則,而針對中國電動車的一系列行動,明顯是講經濟問題國家化,有點輸不起的意思。

2、老拜頭為了迎合鐵鏽帶搖擺州的支持,為了汽車工人的就業,所以才對中國崛起的新能源汽車下手。

3、老美打壓中國產業崛起,玩雙標,當年低端製造的時候不說過剩,為了救08年經濟危機的時候不說房地產過剩,如今進入到高端製造,就說過剩了。

都有道理。

但是需要釐清幾個關鍵問題。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2-

1、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低價是怎麼來的?

長久以來,都把矛頭指向中國的產業政策,也就是所謂的補貼。

這是實情,不用諱莫如深。

后發國家深入參与到各種經濟活動中,沿著發達國家已經實踐出的成功路徑,通過舉國之力調配資源大力出奇迹,完成自身的產業化之外,也給全球供應物美價廉的產品。

不止是中國,幾次產業鏈轉移過程中,從四小龍到中國再到后發國家的產業政策一直是東亞國家製造業迅速崛起的法寶

但是中國製造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那就是高效完備的產業鏈和8億多成熟的

這不是補貼就能補貼出來的,這是需要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稟賦的。

可以說,除了中國,未來可能還有印度,全世界沒有哪些國家再能有這麼強的製造能力。

東亞卷自己,生產出物美價廉的產品,這一點需要被認可,而不是指責。

2、確實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更廣泛的影響。

這一點可能在低端製造的時候還不明顯。

有個連通器理論,簡單來說,全球化的產業鏈轉移過程中,全球的產業鏈水位開始趨於一致,對發達國家影響並不大,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很正面,落後地區的影響是最致命的,他們落後的製造生態被完全衝擊。

但是,它們本來就落後,也沒有話語權,所以影響不明顯。

等到衝擊中高端產業鏈,影響就大了。

以前的產業生態位,佔據頂端,歐美日韓等佔據中端,中國在低端製造領域一家獨大。

如今中國開始衝擊中高端領域,而且在新能源領域還成功了,這在歷史上市從來沒有發生過的。

所以,以中國的體量:在中高端的過剩就會對全球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這是一種擔憂,其實也是一種實力的認證。

3、分歧不是問題,達成共識,實現雙贏才是出路。

目前,關於全球化和產業鏈專業甚至是科技封鎖的分歧是很大的。

畢竟,還有很多人也認為美國並不厚道:以供應安全為由強制產業鏈轉移,以競爭為由搞科技封鎖,其實美國自己也搞產業補貼,這幾年補貼晶元和新能源也很猛猛。

這中間的分歧說起來很複雜:地緣、經濟、就業……不一而足。

但是中國產業升級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今年也提出了新質生產力,中國高效的製造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至今無人能替代。

所以,與其分歧越來越大,你封鎖我,我過剩你,不如達成共識。

-3-

結語

這次美國需要求助中國改善產能過剩問題,那麼能給中國提供什麼呢?

中美在全球地緣和經貿領域都有廣泛的合作,曾經有個很好的中美共治的願景,可惜沒有成為現實,如今變成避免衝突下的中美競合。

我覺得還是要擴大共識,比如在產業和經貿上:中國進入產業鏈中上游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全球應該把這種製造能力作為一種利好,而不是如臨大敵,當然前提是中國要避免重蹈光伏產業的覆轍,生意要大家一起做。

這一切,都要從溝通和共識開始。

當然,出口漲價增加工資擴大內需也是可以的。

就這樣。

中國擔心的事發生了

最近,很多人關注到美國的細分法,各方解讀不同,有人認為是故意針對把中國人和日韓印越南等區別開來,中國的富人可能要遭殃,甚至看到有同胞叫好,真的是這樣嗎?

來源:中產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