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長期壓榨供應商拖欠貨款在大陸早已眾人皆知,這不僅會影響比亞迪未來的發展,還可能讓中國快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因惡性競爭而走向衰敗。
根據商業調查機構統計,今年4月在歐洲主要國家包括西班牙、義大利、法國、英國和德國等14國,比亞迪的單月銷量達11123輛,大幅超越特斯拉的6253輛,超越的幅度將近一倍。其中馬斯克因在川普政府擔任整肅聯邦政府人事而形象大壞以致影響美國的銷量,但歐洲受到這方面影響不如美國那麼大。雖然如此,近幾年來在歐洲與其他地區比亞迪汽車取代特斯拉的現象則是愈來愈快。
據公開數據顯示,比亞迪2024年營收7771億元(人民幣,下同),凈利潤402.5億元,較前一年增長34%。銷量增長幅度最大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達到新增長銷售額的87.9%。前兩年在大陸內部的新能源車價格戰已暫告一段落,毛利率和銷售金額同步上升,產能利用率則高達100%。負債率更高達74.6%,利息收入可觀,技術升級則是不計代價地投資。
分析師指出,比亞迪兩年來進行價格戰成效顯著,毛利增長超過600%,毛利率增長22.3%,以薄利多銷擠壓同行,加速淘汰銷量較差、發展較慢的大陸新興車企。此外,大幅增加產能並提高效率,2024年產能利用率已達100%,產能擴充至年產600萬輛的目標。
這個情況與前幾年有極大不同,業界懷疑這可能是電動車價格戰、電池與充電樁性能弱點讓電動車消費者停滯不前,另一方面可能是中國市場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讓消費者的選擇傾向保守的插電混動車款。分析人士指出,新能源車替代傳統燃油車的進程已經來到「深水區」,純電動車增長放緩,插電混動車則逆襲躍居主力車型。
除了智能駕駛之外,產能擴張也是重點。2020年比亞迪產量為18.4萬輛,產能利用率30.6%。到2024年,產能、產量均為428萬輛,2025年銷量可能會達到600萬輛。
至於最為外界詬病的高負債率,其實與各國汽車業相似,最大的不同是這些負債絕大部分都沒有利息支出,換言之,就是拖欠供應商的貨款,因此利息支出極少。如果供應商要提前兌現數個月的貨款支票,公司還可以讓廠商換票並收取高額利息。
根據財報,到2024年末,比亞迪總負債5847億、負債率74.6%。相較於美國通用85.5%與福特84.3%,已經少了許多。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比亞迪有息負債達到峰值622億,此後年下降,到2024年僅剩204億有息負債,只佔總負債3.5%,有96.5%的負債都是無息負債,若加上當年還有凈利息收入3.9億,利息收入已大於利息支出。
這些無息負債大部分是最為其供應商所詬病的拖欠貨款問題,汽車組裝廠是汽車產業鏈頂端,在景氣下滑的環境下,利用優勢地位壓占供應商資金乃是中國產業界的常態。汽車廠商能佔用供應商資金用於周轉,降低融資成本。比亞迪財報中應付賬款占營業收入比例為33%,賬期128天,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但媒體報道指出供應商付款周期長達275天,遠超行業標準,反映出公司對供應商資金的依賴,但在比亞迪的強勢地位,供應商除非不要這個大客戶,否則只能忍氣吞聲。
比亞迪擴大對供應商的資金占用,雖然可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但也增加了供應鏈的緊張程度。與供應商的債務關係複雜,固然財務管理和供應鏈管理上的優勢,但也暴露出潛在風險。在保持擴張和技術創新的同時,這種現象可能會影響財務健全性和供應鏈的可持續性,對長期穩定發展有不利的影響。
來源: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