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长期压榨供应商拖欠货款在大陆早已众人皆知,这不仅会影响比亚迪未来的发展,还可能让中国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因恶性竞争而走向衰败。
根据商业调查机构统计,今年4月在欧洲主要国家包括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等14国,比亚迪的单月销量达11123辆,大幅超越特斯拉的6253辆,超越的幅度将近一倍。其中马斯克因在川普政府担任整肃联邦政府人事而形象大坏以致影响美国的销量,但欧洲受到这方面影响不如美国那么大。虽然如此,近几年来在欧洲与其他地区比亚迪汽车取代特斯拉的现象则是愈来愈快。
据公开数据显示,比亚迪2024年营收7771亿元(人民币,下同),净利润402.5亿元,较前一年增长34%。销量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达到新增长销售额的87.9%。前两年在大陆内部的新能源车价格战已暂告一段落,毛利率和销售金额同步上升,产能利用率则高达100%。负债率更高达74.6%,利息收入可观,技术升级则是不计代价地投资。
分析师指出,比亚迪两年来进行价格战成效显著,毛利增长超过600%,毛利率增长22.3%,以薄利多销挤压同行,加速淘汰销量较差、发展较慢的大陆新兴车企。此外,大幅增加产能并提高效率,2024年产能利用率已达100%,产能扩充至年产600万辆的目标。
这个情况与前几年有极大不同,业界怀疑这可能是电动车价格战、电池与充电桩性能弱点让电动车消费者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可能是中国市场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让消费者的选择倾向保守的插电混动车款。分析人士指出,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进程已经来到“深水区”,纯电动车增长放缓,插电混动车则逆袭跃居主力车型。
除了智能驾驶之外,产能扩张也是重点。2020年比亚迪产量为18.4万辆,产能利用率30.6%。到2024年,产能、产量均为428万辆,2025年销量可能会达到600万辆。
至于最为外界诟病的高负债率,其实与各国汽车业相似,最大的不同是这些负债绝大部分都没有利息支出,换言之,就是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因此利息支出极少。如果供应商要提前兑现数个月的货款支票,公司还可以让厂商换票并收取高额利息。
根据财报,到2024年末,比亚迪总负债5847亿、负债率74.6%。相较于美国通用85.5%与福特84.3%,已经少了许多。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比亚迪有息负债达到峰值622亿,此后年下降,到2024年仅剩204亿有息负债,只占总负债3.5%,有96.5%的负债都是无息负债,若加上当年还有净利息收入3.9亿,利息收入已大于利息支出。
这些无息负债大部分是最为其供应商所诟病的拖欠货款问题,汽车组装厂是汽车产业链顶端,在景气下滑的环境下,利用优势地位压占供应商资金乃是中国产业界的常态。汽车厂商能占用供应商资金用于周转,降低融资成本。比亚迪财报中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3%,账期128天,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媒体报道指出供应商付款周期长达275天,远超行业标准,反映出公司对供应商资金的依赖,但在比亚迪的强势地位,供应商除非不要这个大客户,否则只能忍气吞声。
比亚迪扩大对供应商的资金占用,虽然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也增加了供应链的紧张程度。与供应商的债务关系复杂,固然财务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上的优势,但也暴露出潜在风险。在保持扩张和技术创新的同时,这种现象可能会影响财务健全性和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对长期稳定发展有不利的影响。
来源:中时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