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澳洲攻略:先把那里变成中国人的”牧场”

2017年01月14日 16:03

2017-01-14 16:45 来源: 虎嗅网

2017年1月初,从阿里澳新事业部MD周岚女士那里第一次听到“Glocal”这个词,显然是global和local两个单词拼接而来。

电商、O2O在“没法玩”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澳洲的“硬伤”是消费者基数太少:截至2016年末,仅为2396万,排在全球第52位,比马达加斯加还少111万;2016年中国赴澳游客只有117万(预计2020年可达140万,亦不为多)。

澳洲近半数人口集中在两座城市,零售体系发达、电商“插足”空间不大,其余1000万分布在7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

2017年1月6日,阿里与澳洲物品编码中心(GS1 Australia)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以后中国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淘宝扫条形码获取商品信息。在海外实体店购物时,通过扫码还可获取相关商品的中文信息,也可以比个价,看值不值得不远万里背回来。

电商在国人心目中当然要送货上门,否则怎么能叫电商?但是,要为澳洲中心城市以外的居民提供这种服务,电商恐怕要累死。即便用无人机送,勉强飞去也飞不回来。

还有一点,澳洲人力成本畸高。那里也有“到家”服务,比如维修水、电、暖设施,刷房子等。不过,请水、电师傅上门每小时要付200(一小时起)外加100澳元“车马费”(300澳元相当于1500元人民币);粉刷100多平米的房子的人工费超过1万澳元!用小时工打扫房间或者快递小哥送货上门,在澳洲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电商、O2O的“常用套路”在澳洲都玩不转,阿里怎么办?

把澳洲变中国人的“牧场”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物种资源及科技、监管,使整个澳洲成为令人信服的“绿色无污染生产基地”。对跨境电商来说,畜产品、营养保健品(蜂蜜、鱼油等等)、化妆品、葡萄酒、母婴这些品类都可能出“爆款”。

中国电商更在意的是物产而不是只有2000多万消费者的市场。但“澳洲货没有问题”这个说法还是太笼统,保不齐有不良商家假冒产地。对澳洲原产地产品的认证及可追溯机制是必须的,好在中国电商不必从“开天辟地”做起。

同时,澳洲商家亦能通过阿里平台“触达”中国消费者,卖家对消费者“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服务”。GS1 Australia与阿里平台对接后,澳洲卖家与中国买家之间的数据“通路”被空前缩短、加宽了。

阿里在澳洲设立了首个“全球订单履约中心(Global Fulfillment Center,简称GFC)”,为来自中国的订单提供备货、拣货、发货、库存管理等服务,将物流平均时效缩短至7.5天。据悉,阿里巴巴的菜鸟驿站还将在香港、新西兰、韩国、德国开设一系列GFC,大幅改善海外购物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

阿里国际化的姿势可谓变化多端:在印度、泰国是填补本地居民金融服务的空白;在欧洲以中国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在澳洲则从生鲜、营养品的采购入手,先让澳洲成为“中国人的牧场”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