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澳洲攻略:先把那裡變成中國人的”牧場”

2017年01月14日 16:03

2017-01-14 16:45 來源: 虎嗅網

2017年1月初,從阿里澳新事業部MD周嵐女士那裡第一次聽到「Glocal」這個詞,顯然是global和local兩個單詞拼接而來。

電商、O2O在「沒法玩」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澳洲的「硬傷」是消費者基數太少:截至2016年末,僅為2396萬,排在全球第52位,比馬達加斯加還少111萬;2016年中國赴澳遊客只有117萬(預計2020年可達140萬,亦不為多)。

澳洲近半數人口集中在兩座城市,零售體系發達、電商「插足」空間不大,其餘1000萬分佈在760多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國土。

2017年1月6日,阿里與澳洲物品編碼中心(GS1 Australia)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以後中國消費者可通過手機淘寶掃條形碼獲取商品信息。在海外實體店購物時,通過掃碼還可獲取相關商品的中文信息,也可以比個價,看值不值得不遠萬里背回來。

電商在國人心目中當然要送貨上門,否則怎麼能叫電商?但是,要為澳洲中心城市以外的居民提供這種服務,電商恐怕要累死。即便用無人機送,勉強飛去也飛不回來。

還有一點,澳洲人力成本畸高。那裡也有「到家」服務,比如維修水、電、暖設施,刷房子等。不過,請水、電師傅上門每小時要付200(一小時起)外加100澳元「車馬費」(300澳元相當於1500元人民幣);粉刷100多平米的房子的人工費超過1萬澳元!用小時工打掃房間或者快遞小哥送貨上門,在澳洲是難以想象的。

中國電商、O2O的「常用套路」在澳洲都玩不轉,阿里怎麼辦?

把澳洲變中國人的「牧場」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物種資源及科技、監管,使整個澳洲成為令人信服的「綠色無污染生產基地」。對跨境電商來說,畜產品、營養保健品(蜂蜜、魚油等等)、化妝品、葡萄酒、母嬰這些品類都可能出「爆款」。

中國電商更在意的是物產而不是只有2000多萬消費者的市場。但「澳洲貨沒有問題」這個說法還是太籠統,保不齊有不良商家假冒產地。對澳洲原產地產品的認證及可追溯機制是必須的,好在中國電商不必從「開天闢地」做起。

同時,澳洲商家亦能通過阿里平台「觸達」中國消費者,賣家對消費者「可識別、可觸達、可洞察、可服務」。GS1 Australia與阿里平台對接后,澳洲賣家與中國買家之間的數據「通路」被空前縮短、加寬了。

阿里在澳洲設立了首個「全球訂單履約中心(Global Fulfillment Center,簡稱GFC)」,為來自中國的訂單提供備貨、揀貨、發貨、庫存管理等服務,將物流平均時效縮短至7.5天。據悉,阿里巴巴的菜鳥驛站還將在香港、紐西蘭、韓國、德國開設一系列GFC,大幅改善海外購物體驗。


(圖片來源:網路)

阿里國際化的姿勢可謂變化多端:在印度、泰國是填補本地居民金融服務的空白;在歐洲以中國遊客為主要服務對象;在澳洲則從生鮮、營養品的採購入手,先讓澳洲成為「中國人的牧場」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