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从墓地开启的历史研究:早期华人移民在澳洲偏远社区中有多重要?
来源:ABC澳洲
(ABC Central West: Luke Wong)
郭思恩(Juanita Kwok)是一名历史学家。她专门研究了华人在澳大利亚边远城镇早期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然而,她的研究切入点却是从坟墓开始的。
“我会走进巴瑟斯特(Bathurst)公墓,寻找华人的坟墓,”郭博士说。
“一些华人是受洗的信徒,他们被埋葬在不同的墓区,如圣公会墓区、罗马天主教墓区和长老会墓区。”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许多华人男性纷纷背井离乡,希望能够在澳大利亚淘到金子。但郭博士说,还有许多人来到这里从事粮食生产,与欧洲裔女性结合的情况屡见不鲜。
巴瑟斯特华人共济会1912年建立会址,1953年拆除。(Supplied: Tony Bouffler)
郭博士说,许多来自新南威尔士中西部地区的华人男性是当地蔬菜种植的“鼻祖”。
“许多华人种植者在蔬菜销售市场成就了一番事业,将所种植的农产品大量送往农贸市场,”她说。
“这些华人还带来了引水灌溉技术,从河流中抽水灌溉土地。他们将这项农业技术从他们的老家通过淘金地带到了这里。
“大约在19世纪末,他们破天荒地开始在新南威尔士州农村地区种植蔬菜。
"他们无疑为后来从事农业种植的欧洲农民奠定了基础。"
华工善于种植烟草,他们曾在新州巴瑟斯特附近的这个种植园工作。(Supplied: 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
《巴瑟斯特自由新闻与采矿杂志》(Bathurst Free Press and Mining Journal)
“澳大利亚农民,想什么呢,你们要让中国佬用蔬菜把你们打趴下吗?蔬菜种植要全盘拱手让给那些中国佬吗?”
1914年,一家报纸报道了巴瑟斯特唯一华人女性去世的消息。她的名字是“Ruby Chew Ming",原籍是新州的Dubbo地区。(Supplied: Vicky Prestwidge)
“还有其他一些情况,如华人为了融入社会而改名,这样他们的孩子就不会受到歧视,”她说。
“在当时的社会,华人被看不起,也就在那个时候,澳大利亚进入了一段漫长的白澳时期。”
“法律上针对华人的歧视非常多,以至许多华人父母可能认为,割舍华人身份对孩子的未来会更好。”
郭博士说,结识了解自己家庭背景的华人后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与那些真正为自己的华人血统感到自豪并且希望寻根寻源的人见面,真是令人激动。”她说。
为具有华人血统感到自豪
Ellen nee Schofield与Charles Yow Jr在孩提时就认识了。(ABC Central West: Luke Wong)
道恩·布朗洛女士(Dawn Brownlow)
巴瑟斯特老兵Charles Yow Jr在二战期间在多个战争前线征战过。(Supplied: Dawn Brownlow)
他们死后都埋葬在当地的公墓,至今仍在那里。
布朗洛女士
有七个兄弟姐妹,他们的母亲Ellen nee Schofield来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所以布朗洛女士和她的兄弟姐妹从小是在一种多元文化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
家里吃饭,一周都是炒菜配米饭,周五会蒸鱼吃。
“我母亲往往会讲起参加华人葬礼的事情,说人们会烹饪一整头猪,参加葬礼的人在最后还能得到一个硬币和一些糖果,非常有趣,”布朗洛女士说。
华人应征保家卫国
家住巴瑟斯特的道恩·布朗洛女士为自己具有华人血统感到自豪。(ABC Central West: Luke Wong)
二战期间
“我父亲是澳洲出生的华人,为保卫澳大利亚出征。
布朗洛女士带着一枚由祖父的共济会会员徽章制成的吊坠(ABC Central West: Luke Wong)
Charles Yow Sr
巴瑟斯特澳洲华人共济会(Bathurst Chinese Masonic Lodge)
“我非常自豪,我会站在卡里隆战争纪念碑的顶部大声喊出来。”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