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的监狱到底是谁在控制?报告揭露真相
虽然新西兰惩教署握着监狱的钥匙,但一份新报告发现,真正行使“非正式控制权”的却是帮派。
这份名为 《新西兰监狱中的帮派影响》(The Gang Influence of New Zealand Prisons)的报告,揭露了背后真相。
报告由社会学家Dr. Jarrod Gilbert撰写。
报告指出,帮派在监狱中建立了一种“强者为王”的等级制度。
作为监狱中的主导势力,帮派充当了非正式规则和行为准则的执行者。
01
掌握监狱内经济命脉
报告发现,帮派掌控着监狱内部的经济。
香烟替代品(尼古丁含片,俗称 “lozzies”)和鸡肉晚餐(监狱内为数不多的蛋白质来源,尤其受健身囚犯青睐)成为帮派敛财的工具。
“这就是监狱里的生存法则,兄弟。如果你连自己的鸡肉都保不住,那也许鸡肉不适合你。”一名囚犯说道。
帮派也主导了监狱里的非法经济活动,包括走私违禁品,如烟草、毒品和手机。
这藏手机的手法,与《肖申克的救赎》里藏锤子的做法如出一辙。
报告指出,大多数违禁品是通过访客带入的。
但一些囚犯提到,“有时监狱工作人员也会成为违禁品的来源”,甚至无人机也被用于将物品投递进监狱。
一些囚犯因为赌博或吸毒欠下债务,偿还债务的方式之一就是让亲友在探监时帮忙走私违禁品。
02
暴力是家常便饭
报告发现,监狱斗殴十分常见,且大多数暴力事件不会向狱警报告。
“从我进来开始,我已经打了太多架了。我都记不清了,至少20场以上。”—— 一名囚犯说道。
报告引用惩教署的数据,显示帮派成员比其他囚犯更有可能参与暴力事件,比例高出两倍。
一名惩教署工作人员表示:“90%的问题都是由5%的人制造的。有时候一个或两个老鼠屎进了某个监区,就会彻底打破监狱的平衡。
”然而,由于“不告密”文化的存在,暴力事件往往不会受到惩罚。“是否要举报殴打行为取决于受害的囚犯自己。十有八九,他们不会举报。”
“……他们不想去法院,他们不想因此跟帮派成员结下仇怨,也不想让自己的家人受到牵连。”
囚犯面对暴力时,通常只有三个选择:
反抗(以暴制暴);
加入帮派(以获得保护);
选择自愿隔离。
狱警也会被袭击。
2022年6月10日,帮派组织Mongols的一名准成员在怀卡托的Spring Hill监狱,就曾用削尖的牙刷袭击了一名惩教官员。
截至今年5月的过去一年中,共有909起不同程度的侵犯惩教工作人员的案件,较2013年的355起增加了156%。自2018年以来,监狱的囚犯人数一直在下降,从4年前的10540人下降到7927人,但袭击事件的频率却在上升。
03
在监狱招募
报告指出,囚犯加入帮派的最常见原因包括:获得保护、获取商品(如违禁品)、提高地位、寻找兄弟情谊。
一些囚犯还提到,帮派成员在狱警那里享有“特殊待遇”。
“他们(狱警)会让帮派成员多出来透气,给他们额外的电话时间,以免他们‘制造麻烦’。”
新入狱的囚犯尤其容易成为帮派的目标,因为他们进入监狱时,会被其他囚犯“审视和评估”。
报告还提到,由于“501”遣返人员的增加(即被澳大利亚遣返的新西兰籍帮派成员),监狱里的帮派数量正在激增,形成帮派“军备竞赛”。
2016 年,新西兰警方统计的帮派成员为4,361人,但到了2023年,激增到8,607人。
2010年,监狱中有1,262名帮派成员,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增长至3,346人占监狱总人口的38.8%(相比2010年的15%)。
此外,研究发现,曾参与康复项目的帮派成员的再犯率通常比其他囚犯更高,帮派的权力和身份认同可能成为阻碍他们改过自新的因素。
//
如此严重的帮派控制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平衡每个监区的帮派人数,以防止某一帮派占据主导;将“麻烦制造者”隔离,每天仅允许1小时放风,以削弱他们的影响力;加强狱警的帮派培训,并提高跨机构情报共享;限制帮派纹身,减少帮派成员的经济剥削行为。
Dr. Jarrod Gilbert说道:“监狱里的囚犯最终都会重返社会。我们必须确保他们在最好的环境下进行康复,而不是在一个由帮派控制的环境下。”
*以上内容系网友会火自行转载自发现新西兰,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