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的監獄到底是誰在控制?報告揭露真相

2025年03月10日 17:30

雖然懲教署握著監獄的鑰匙,但一份新報告發現,真正行使「非正式控制權」的卻是幫派。

這份名為 《紐西蘭監獄中的幫派影響》(The Gang Influence of New Zealand Prisons)的報告,揭露了背後真相。

報告由社會學家Dr. Jarrod Gilbert撰寫。

報告指出,幫派在監獄中建立了一種「強者為王」的等級制度。

作為監獄中的主導勢力,幫派充當了非正式規則和行為準則的執行者。

01

掌握監獄內經濟命脈

報告發現,幫派掌控著監獄內部的經濟。

香煙替代品(尼古丁含片,俗稱 「lozzies」)和雞肉晚餐(監獄內為數不多的蛋白質來源,尤其受健身囚犯青睞)成為幫派斂財的工具。

「這就是監獄里的生存法則,兄弟。如果你連自己的雞肉都保不住,那也許雞肉不適合你。」一名囚犯說道。

幫派也主導了監獄里的非法經濟活動,包括走私違禁品,如煙草、毒品和

這藏手機的手法,與《肖申克的救贖》里藏鎚子的做法如出一轍。

報告指出,大多數違禁品是通過訪客帶入的。

但一些囚犯提到,「有時監獄工作人員也會成為違禁品的來源」,甚至無人機也被用於將物品投遞進監獄。

一些囚犯因為賭博或吸毒欠下債務,償還債務的方式之一就是讓親友在探監時幫忙走私違禁品。

02

暴力是家常便飯

報告發現,監獄鬥毆十分常見,且大多數暴力事件不會向獄警報告。

「從我進來開始,我已經打了太多架了。我都記不清了,至少20場以上。」—— 一名囚犯說道。

報告引用懲教署的數據,顯示幫派成員比其他囚犯更有可能參与暴力事件,比例高出兩倍。

一名懲教署工作人員表示:「90%的問題都是由5%的人製造的。有時候一個或兩個老鼠屎進了某個監區,就會徹底打破監獄的平衡。

」然而,由於「不告密」文化的存在,暴力事件往往不會受到懲罰。「是否要舉報毆打行為取決於受害的囚犯自己。十有八九,他們不會舉報。」

「……他們不想去法院,他們不想因此跟幫派成員結下仇怨,也不想讓自己的家人受到牽連。」

囚犯面對暴力時,通常只有三個選擇:

反抗(以暴制暴);

加入幫派(以獲得保護);

選擇自願隔離。

獄警也會被襲擊。

2022年6月10日,幫派組織Mongols的一名准成員在懷卡托的Spring Hill監獄,就曾用削尖的牙刷襲擊了一名懲教官員。

截至今年5月的過去一年中,共有909起不同程度的侵犯懲教工作人員的案件,較2013年的355起增加了156%。自2018年以來,監獄的囚犯人數一直在下降,從4年前的10540人下降到7927人,但襲擊事件的頻率卻在上升。

03

在監獄招募

報告指出,囚犯加入幫派的最常見原因包括:獲得保護、獲取商品(如違禁品)、提高地位、尋找兄弟情誼。

一些囚犯還提到,幫派成員在獄警那裡享有「特殊待遇」。

「他們(獄警)會讓幫派成員多出來透氣,給他們額外的電話時間,以免他們『製造麻煩』。」

新入獄的囚犯尤其容易成為幫派的目標,因為他們進入監獄時,會被其他囚犯「審視和評估」。

報告還提到,由於「501」遣返人員的增加(即被遣返的紐西蘭籍幫派成員),監獄里的幫派數量正在激增,形成幫派「軍備競賽」。

2016 年,紐西蘭統計的幫派成員為4,361人,但到了2023年,激增到8,607人。

2010年,監獄中有1,262名幫派成員,到了2023年,這一數字增長至3,346人占監獄總人口的38.8%(相比2010年的15%)。

此外,研究發現,曾參与康復項目的幫派成員的再犯率通常比其他囚犯更高,幫派的權力和身份認同可能成為阻礙他們改過自新的因素。

//

如此嚴重的幫派控制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

平衡每個監區的幫派人數,以防止某一幫派佔據主導;將「麻煩製造者」隔離,每天僅允許1小時放風,以削弱他們的影響力;加強獄警的幫派培訓,並提高跨機構情報共享;限制幫派紋身,減少幫派成員的經濟剝削行為。

Dr. Jarrod Gilbert說道:「監獄里的囚犯最終都會重返社會。我們必須確保他們在最好的環境下進行康復,而不是在一個由幫派控制的環境下。」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發現紐西蘭,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