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官方警告最近别吃生蚝, 检测有毒!

2025年05月09日 19:04

上千万只生蚝被紧急“隔离”!

海洋毒素爆发、游客中招、食客身亡…

你还敢随便吃吗?

最近几天,南澳的海面不太平。

在这个阳光和风景都无可挑剔的州,一场“看不见”的海洋危机正在悄然蔓延。

海水中,一种由藻类引发的毒素正在迅速扩散,致使约克半岛附近多家生蚝养殖场紧急关闭——上千万只生蚝“被隔离”,打上了“禁止销售”的红牌。

海湾被封、生蚝全禁:毒素正悄然扩散

据南澳初级产业和地区部(PIRSA)最新通报,在Stansbury附近的Oyster Bay海域,官方检测到了“短毒素”(Brevetoxins),这是一种由卡伦藻(Karenia algae)释放的强神经性毒素。

若误食含毒生蚝、蛤蜊等贝类,可能引发“神经性贝类中毒”(NSP):四肢麻木刺痛、剧烈呕吐、头晕乏力甚至心律紊乱、呼吸衰竭。

PIRSA警告:“这类毒素极具隐蔽性和风险性,即使生蚝看起来新鲜、外观无异,也可能已经含毒。”目前受影响的6家生蚝养殖场已全部自愿封锁,停止出货。

太平洋地产生蚝公司负责人Steve Bowley无奈地表示,他们可能将因此损失高达50万的库存。

“我们不能冒险,”他说,“即便没有买家投诉,我们也不愿让顾客承担任何健康风险。”

吃个生蚝竟致命?女子感染“海洋杀手”去世!

毒素污染是一重风险,更令人后怕的是——海洋中的“杀手”远不止一种。

55岁的Jeanette LeBlanc就是一个沉痛的例子。

她在假期时吃下几颗未经充分处理的生蚝,没想到数小时后开始严重呕吐、全身红疹,甚至呼吸困难。短短几天内,病情恶化到需要插管治疗,却依旧没能抢救回来。最终她因感染“海洋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不治身亡。

这种细菌有着极强的攻击性和快速传播力,一旦进入血液,会引起急性败血症,死亡率高达五成。感染方式包括:食用未煮熟的海鲜,或皮肤伤口接触受污染的海水。

更可怕的是,在澳洲每年夏季,它都是“高发常客”——而你吃下的那颗“鲜甜多汁”的生蚝,可能就是“病毒携带者”。

为什么最近频发?这背后其实和天气有关…

这波海洋毒素的爆发,和今年澳洲海域的“反常高温”息息相关。

气候专家指出,近期南澳近海持续遭遇海洋热浪,温暖而平静的水体环境,为有毒藻类的爆发提供了温床。更糟的是,按往年常规应在4月刮起的西风,今年却姗姗来迟,导致毒素迟迟未被“吹散”。

南澳环境厅长Susan Close直言:“从气候变化【相关阅读:魔鬼在统治着我们的世界(24):环保主义(下)】到水质污染,海洋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这,也只是一个警示:极端天气、海洋生态失衡,正逐步渗透到我们餐桌上的每一道海鲜。

怎么办?如何预防中毒风险?

面对这场“看不见”的威胁,专家提醒大家:海鲜务必煮熟食用。高温可以有效杀死绝大多数海洋细菌。

肝功能较差或免疫力低下者,尤其应避免食用生蚝等贝类。

处理海鲜时戴好手套,防止刺伤、避免皮肤与海水直接接触。

如身体有开放性伤口,不要进入海水中游泳或从事海上活动。

一旦出现发热、呕吐、皮肤红肿等症状,请立即就医。

无论你是钟爱生蚝的“铁粉”,还是日常偶尔尝鲜的食客,都别对海鲜掉以轻心。毕竟,真正的“食物安全”,不仅取决于嘴上的美味,更决定于背后的知识与谨慎。

你还敢轻易吃生的生蚝吗?或者你曾经有过类似经历?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南澳这场“生蚝危机”的最新进展。

*以上内容系网友AllaboutAUS自行转载自澳亚日讯,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