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选结束后,各大银行开始把目光转重新转向全球融资市场的健康状况,以及澳大利亚能否保住珍贵的AAA信用评级这件事上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借款人群体,澳洲四大行每年要从国际市场筹集约300亿至400亿澳元资金!
因此,全球融资市场对澳洲金融系统异常重要,也直接关系到澳洲国内信贷流动的命脉。
说到融资结构,澳洲银行存款业务是个不可忽视的融资来源。
本周,除了澳洲联邦银行以外的其他三大行的中期财报显示,存款依然是本土大银行的稳定资金来源。
毕马威(KPMG)数据显示,在过去半年里,大银行的“存款对贷款”比例上升了131个基点,达到了87.4%。
自全球金融危机搅乱国际融资市场后,存款就逐渐成为银行更倚重的融资渠道。
这多少缓解了银行的融资压力,但各家银行的财政主管和财务长们依旧得盯紧国际市场的情况。
在当前增长乏力、成本攀升的背景下,控制融资成本对银行巨头们尤为重要。
2025年金融市场可谓波涛汹涌——股市、外汇、大宗商品无一幸免。
市场已开始押注澳美两国将进一步降息,而这将直接挤压银行的净息差(即贷款收益减去融资等成本)。
一场走钢丝般的平衡术正在上演。
澳洲国民银行(NAB)CEO安德鲁·欧文表示:“这会影响所有人的借款成本。”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澳洲央行(RBA)心知肚明:银行融资成本可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一环,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家庭最终承担的贷款利率。
此外,标普(S&P)全球在大选前夕曾警告,昂贵的竞选承诺和持续扩大的结构性赤字可能危及澳洲AAA评级。
在这种背景下,各大银行显然难以独善其身。
麦格理银行的首席财务官亚历克斯·哈维说:“全球投资人对澳洲评价很高……不管是政府债务与GDP的比率,还是澳洲的储蓄水平。”
他说麦格理今年在全球融资市场上融资挺顺的,但也强调信用评级对澳洲和金融机构来说仍然是个关键因素。
“大选前后市场确实出现过短暂波动,不过现在已趋于平稳……目前流动性很充裕。但澳洲毕竟需要持续参与国际批发融资市场,信用评级自然是越高越好。”
而一旦银行融资成本上升,那多半最后还是会以某种形式转嫁到客户身上。
AAA和AA+之间的差别或许没那么大……
但是,整体趋势和澳洲政府被国际市场认可的程度,整个金融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
除了关注AAA信用评级和融资市场,澳洲各大银行现在也在绞尽脑汁找增长点,毕竟2025年官方现金利率已经开始往下走了。
根据KPMG的分析,四大行在这次中期财报中,总共交出了155亿澳元的税后利润,比去年同期只涨了3.5%,比上一财报周期多了4.3%。
平均净息差则比上一周期少了1个基点——说白了,就是银行在放贷上的赚钱空间又被压缩了一点。
而且,几家大行的总运营成本也上升了,达到227亿澳元。
跟2024年上半年比,多了6.2%。
这无疑又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所以现在,很多大银行都在加码自己的贷款直销渠道,比如通过线上系统、网点和客户经理等自家渠道来发放贷款,好提升利润空间。
上周五,澳新银行(ANZ)成了最新一家在澳洲央行还没降息之前就自己先行动的银行了。
ANZ把两年期固定房贷利率降到了5.39%。
这次调降之后,ANZ现在是四大银行中一年和两年期固定利率最低的;
而早在4月11号降息的NAB,则还是三年、四年和五年期固定利率的最低提供者。
这次这些利率主要是给那些自住房贷款人用的,也就是那种按月还本金和利息的贷款人。
另外,像昆士兰银行(BOQ)和Police Bank最近也加入战局,推出了4.99%的固定利率。
这可是直接跌破了“5字头”的心理关口,对房贷族来说绝对是个大好消息。
虽然5.39%这个数字听起来还算正常,但眼下很多浮动利率的贷款人都在盼着央行赶快降息,这个时候如果有银行推出4.99%的固定利率,肯定会吸引很多人转过去。
目前澳洲央行的现金利率还是维持在4.1%,但市场普遍预期5月份的会议会上调降25个基点,也就是降到3.85%。
与此同时,澳洲最大的房贷银行联邦银行也出手了,宣布给新客户降浮动房贷利率,降到5.84%,这跟西太银行(Westpac)和ANZ目前的浮动利率看齐。
不过要注意,这个优惠是给新客户的,而且门槛不低,比如要求贷款人走全流程数字化申请,还得准备40%的首付。(已经有房贷的人如果不重新贷款,拿不到这个优惠利率。)
Canstar的数据分析总监Sally Tindall表示,“利率‘4字头’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心理节点”,这可能会让一部分人从浮动利率转去固定利率。
不过她也提醒,固定利率虽然能锁定低利率,但一旦央行真的进一步降息,那你在固定期内就享受不到了。
现在的澳洲金融圈都在经历一场大洗牌。
澳洲的AAA信用评级对银行和国家来说都还是个护身符,但谁也不能确定是否可以保住。
澳洲银行为了提高利润,只能在房贷市场发力!
越来越多银行提前降息,固定利率跌破“5字头”,对贷款人来说无疑是个缓口气的机会。
这场”利率内卷”才刚开始,接下来很可能出现更夸张的价格… …
*以上内容系网友澳洲一点通自行转载自澳洲财经见闻,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