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馆子中毒了,赔钱!”新西兰多家餐厅被盯上,多人中招
最近,新西兰多家咖啡馆、餐厅和酒吧被“集体打劫”了。
熟悉的套路,陌生的客人让这些餐厅老板叫苦不迭。
01
从未消费过,却要求赔偿
“要是有陌生男人打电话来说,‘我老婆吃了洋葱,现在进了医院’,小心,他可能不是来维权的,而是来骗钱的。”
这是最近网上有餐厅发出来提醒同行的警告。
惠灵顿知名酒吧
Fortune Favours
的经理Rachael Lee回忆,一开始他们被绕进去了。
一名男子打电话来称,他和妻子刚在店里吃过饭,妻子因为菜里有洋葱而过敏性休克,已经送进医院抢救。
因为他们是来新西兰旅游的,医疗费用高昂,希望餐厅“负起责任”。
Lee表示,男子说得煞有介事,情绪激动,还强调“她之前已经向服务员说明过自己对洋葱过敏,怎么还能出这种事?!”
但随着对话深入,破绽开始浮现。
这位男子的口音变来变去,一会儿是英音,一会儿又变成了美国口音,甚至带了点西班牙腔。
他老婆的情况也很“灵活”:有时候她怀孕了,有时候又没有。
更离谱的是:根本找不到这对夫妇的消费记录,餐厅从未接待过他们。
Lee指出,他知道的在惠灵顿至少有10家餐厅遇到这种骗局,有的已经给了钱。
这类骗局最初是在一个餐饮业内的Facebook群组中被曝光的。
一些店家交流后才发现,自己接到的投诉内容几乎一模一样——都是那个男人、都是类似的理由。
02
“就是那个男人”
同样中招的还有著名咖啡馆Midnight Espresso。
店长Amanda McMillan回忆,当天有人打电话来称,他妻子点了汉堡,尽管提前告知服务员对洋葱严重过敏,结果依然吃到了洋葱,过敏休克被送医院。
店员一听赶紧道歉,说可以来店里退款、送杯咖啡,但后来一查,那天店里根本没出过汉堡订单。
后来他们在Facebook上看到其他餐厅发帖提醒,配图正是那位来店里“要赔偿”的男子。
“他大概一米八,戴眼镜、肤色偏深、偏瘦,大概四十多岁。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最奇怪的是,他当时装得非常像个英国人,讲一口纯正英音,结果另一个帖子里说他是‘西班牙口音’。故事一样,角色切换自如。”
03
这种套路已经蔓延
Eva Pub酒吧的老板Greig Wilson表示,这类骗局“现在在整个城市都出现了”。
他的团队曾收到一封很长的邮件,内容说得情真意切:这对来自海外的夫妇因为吃了不洁食物,产生严重食物中毒,住院花了不少钱。
“他们说希望我们能支付一笔现金赔偿,‘一次性和解’。”
Wilson说,正是“和解金”这个词,引起了他和合伙人的怀疑。
“他们没有提供消费小票,也没有说是哪一天来过,故事漏洞百出。”
Wilson表示,在如今餐饮业已经举步维艰的情况下,这种骗局简直是雪上加霜。
“我们连这顿饭都没做过,连这桌客人都没有,现在还得掏钱?”
04
餐饮老板成了“软柿子”
一般面对顾客的投诉,商家都会选择免单,甚至赔钱了事。
想要白吃白喝的人想出各种招数。
有餐馆老板收到“网红”想要“合作”的橄榄枝,结果一看对方的账户,粉丝都没有几个。
还有更“老派”的骗术——伪造账单,要求退款。
Beach Babylon与Little Beer Quarter两家店的联合创办人Maura Rigby表示,过去六个月,她的店至少两次接到类似请求。
骗子会展示一张伪造的信用卡账单截图,说自己“被多收钱”或“被重复扣费”,通常金额在200至300纽币之间。
“他们给的截图完全对不上我们的收据,甚至消费记录都查不到。”
Rigby认为,这种骗局不是偶发行为,而是针对餐饮行业的系统性“打劫”。
“我们这行总是想让顾客满意,哪怕对方说不开心,我们也会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如何补偿。现在,我们成了骗子眼中的‘软柿子’。”
新西兰餐饮协会首席执行官Steve Armitage表示,协会已经收到了关于此类骗局的多起报告。
“行业一向认真对待每一位客人的投诉,倾向于相信对方是诚实的。但现在看来,有人正在利用我们的善意。”
警方则回应称,尚未收到针对该骗局的具体报警,但鼓励所有受害者主动向警方报案。
*以上内容系网友风平浪静自行转载自发现新西兰,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