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小人物的尊严保卫战
轮到章宇尿了。
在七年前的《无名之辈》里,任素汐饰演的马嘉旗因高位截瘫而尿失禁;
那场关于无力与尊严的戏份,浸润了观众的内心。
七年后,《无名之辈:否极泰来》来了。
章宇所饰演的陈三金在目睹枪击杀人的极端时刻,愣在原地,同样尿了。
任素汐所饰演的薛芳梅走过去,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了他的脸上。
小人物的尊严,在此时此刻,在两部作品中形成了闭环。
看到这部影片的第一反应,我是欣慰的。
我们依旧能在“无名之辈”系列作品中,看到关于小人物尊严与勇气的讨论;
这本就弥足珍贵。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一样好笑,一样的笑中带泪,一样充斥着讽刺,甚至在反转的惊喜中,看到了普通人的“微光效应”。
电影的力量也许就在于此;
让我们见自己,见众生;
见到那些形同陌路,却又似曾相识的无名之辈。
整部电影围绕着两个字展开——选择。
关于“情、命、钱”的选择。
一个是毒舌狠女,一个是软饭渣男。
影片一开始,软饭渣男就上演了一出“无赖讨薪”的戏码;
拿起汽油往自己身上浇,结果狠人自有狠人收,女友梅面对渣男的威胁也同样拿起汽油往身上浇。
威武既然不能屈,那就搞点文的,小情侣面对面坐着进行关于“分手和要钱”的谈判;
也是在那时,梅问了陈三金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我跟钱谁重要?
陈三金:“此时此刻吗?”,然后他斩钉截铁回答了“钱”。
围绕全片的选择,也至此开始。
接着他们遇到了恐怖分子绑架,陈三金也彻底落入了选择的谜题里。
为了脱身,三金本想靠智取,和绑匪头目称兄道弟拉关系,绑匪们倒也配合;
只是在推杯换盏结束之际,三金想打声招呼就走人,结果遇到了绑匪给出的选择:想走可以,你需要亲手击毙一个人质。
他没走成,人质之一却在他的迟疑之际被绑匪亲手枪击。
此刻的他或许才意识到:关于选择,权力从不在他手中。
在后续的脱身过程里,三金又遇到了“要不要指控杀害绑匪的人,要不要拿着黄金跑路”等选择。
在一环环选择中,陈三金看似掌握着主导权,但其实他根本没得选。
他之所以爱钱,是因为他需要钱。被电视台拖欠的钱款,背后是老家义乌工厂倒闭和工人没钱拿的风险;
而女友梅也面临着这份选择,梅在电视台工作,没人看电视的现实和节目悬而未决的招商,以及电视台工作人员濒临失业的危机,同样捆绑着她。
是经济形势也好,是行业困境也罢,这些现实的背景指向的都是系统性的问题;
而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却不得不成为问题的承担者。
在被恐怖分子绑架的极端环境下,是自己活命还是一起活命,也成了陈三金所面对的“电车难题”。
在他面前,选择是虚幻的,真正能走的其实只有一条“单行道”。
电影也在他一次次的被迫选择中推进,有着强烈的真实性;
身为主角的陈三金,没有金手指开挂的光环,只有能被同样身为普通人的我们,所共情的无力感。
因为大多数身处困境的我们,同样没得选。
前段时间短视频平台流行着#差点忘了自己以前是干什么的了#的话题。
在这个词条下,有曾经是消防员、教师或记者身份的人,跑去做了团播;
有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如今在高温天气里跑外卖;
有医护工作者,现在在短视频平台拍段子。
往往在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时候,人们需要更多的精神刺激,传统行业也随之被放弃,娱乐行业成了普通人想翻身的扎堆地;
而外卖快递等体力活,由于人们的刚需,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也成了很多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投奔的行业。
这几年我们也一直讨论着、审判着「孔乙己们要不要脱下长衫」。
而在讨论中,“浪费教育资源,浪费学历”的言论也频频出现。
他们指控着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投身更有意义的行业;
忽视了很多家境普通甚至贫寒的人,在命运的赌桌上,本就没有筹码。
却仍旧狭隘地定义着成功与失败的度量衡。
当生存都成了问题,谈论意义也成了难以下咽的精神大饼。
在这个努力都不一定能成功的时代,“望梅止渴”和“画饼充饥”的寓言已然过时。
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他们从未真正拥有过选择的权力;
“选择权”就像一场必输的斗地主,从始至终他们都“要不起”。
而当小人物的选择被放到到媒介平台上,便成了供人审判的景观。
被包装成大众娱乐的消费品,在狂潮般的舆论中,普通人的生活也成了文化工业的牺牲品。
在逼近生存线的时刻,甚至还有人苛责他们,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姿势不够优雅。
这样的苛责未免太过残忍。
我们时常轻巧地评判选择,却忘了审视那些选择权,是否当真握在小人物的手中。
电影中的陈三金是不完美的;
他窝囊、贪财、怂,甚至会被吓到尿裤子。
但同时,他也有着自己的底线和尊严。
他会在活埋坑中发出绝望的嘶吼;
在丧失爱人后举枪反击;
会在认清一切的真相后,放弃他曾经最需要的钱,以此维护他的尊严。
而电影中的其他小人物,在面对资本的压榨与独裁时,会团结起来进行反击,形成了联盟的力量。
主角也好,配角也罢,整部影片都在用最直观的力量告诉我们:即使是无名之辈,也拒绝被定价、被物化、被践踏尊严。
“无名之辈”系列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始终聚焦在小人物的叙事中,不避讳小人物身上的劣根性,却也能展露出小人物最为朴素的善恶观和隐忍之心。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中小人物面临工作的摇摇欲坠,感情的一波三折,人性的无奈选择。
让我们不仅看见的是小人物的悲喜,也看见了我们自己。
在“没得选”的无力现实中汲取着最为广泛的共情。
我们是如此地需要小人物电影。
需要让电影的镜头不止对准城市里层层叠叠的钢铁森林;
更要看到钢铁森林下,有那些仍在用力活着的“无名之辈”。
最后,我想私心地讲一下,《无名之辈:否极泰来》让我最为感动的地方。
不只是和大众的广袤共情;
不只是对小人物命运的平视;
也不只是毫不回避个体生活的伤痛。
最重要的是,它是一部具有反抗精神的电影。
其一,这部电影本身的存在,它让小人物被看见,让我们被看见。
其二,在电影剧情中,小人物即使没得选,却也有着对抗资本做局的主动权,即推翻剧本,退出剧本。
这是属于小人物的尊严保卫战。
看这部电影时,很多人物都让我无比熟悉;
也许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在这部电影里能找到自己;
毕竟,我们不仅是看客,也是生活电影的参与者。
即使没得选,但在生活的剧场里,普通人仍旧能找到自己的光。
*以上内容系网友创梦AUS自行转载自ONE文艺生活,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