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国家级灾难! 居民不敢吃鱼! 销量暴跌70%, 政府回应

2025年07月06日 17:00

海岸线成了“生物坟场”,人们开始害怕吃鱼

,曾是渔民赖以生存的富饶海域,如今却仿佛变成了“死海”。

从三月起,一场罕见的毒藻灾害开始在这里蔓延,仿佛一团绿色瘟疫,笼罩着海湾与港口。

这种名为藻华的现象,本是一种自然过程,但当规模膨胀至覆盖“袋鼠岛”大小时,一切就不再只是生态“现象”,而是一场生态灾难。

刚开始只是居民反映空气中有刺激性气味,有人出现咳嗽、喉咙不适,后来事态一路升级,沿岸不断有死鱼、死鲨鱼、甚至死去的海豚被冲上沙滩,画面触目惊心,仿佛末日来临。

在维克多港打渔超过三十年的Rod Ness一语道出渔民的恐惧:“我们不是怕没鱼,而是怕没人敢吃鱼。”

他说自己经营的鲜鱼店过去三周营业额暴跌七成,顾客用脚投票,宁愿空手离开也不肯买一尾带着“毒海”阴影的鱼。

更棘手的是,这场灾难看不到尽头。原本人们指望冬季的风暴能冲散藻华,结果风没带来清理,反而把藻华推得更深,如今已经逼近市区的沙滩。

毒素没有远离,只是换了个方向重新袭来。Ness一脸沮丧:“它已经牢牢占据了这一片水域,光靠天气已经救不了我们了。”

渔民压力山大,政府反应迟缓引发众怒

生态危机逐渐演变成经济危机,再进一步,就是政治危机。这不仅是南澳渔业的问题,更是全澳环境管理与灾难响应的严峻考验。

然而,渔民等来的不是支援,而是一盆冷水。有科学家曾向申请专款用于毒藻研究和灾害控制,却被拒之门外。

议员Sarah Hanson-Young在国会上公开抨击:“如果这些死鱼每天冲到的是的邦迪海滩或者的圣基尔达,那全澳媒体早炸了!”她怒斥政府的冷漠,认为对偏远州份的生态灾难反应迟钝,是对区域不公的放任。

联邦政府至今不肯将此事正式列为“国家级灾难”。面对记者质问,气候变化【相关阅读:魔鬼在统治着我们的世界(24):环保主义(下)】部长Chris Bowen只是模糊回应称“还未接到正式请求,会与地方政府合作”。这样的说辞无法安抚渔民的焦虑,也挡不住灾难的脚步。

Rod Ness怒火中烧:“我们不是要政府同情,而是要他们动起来。再拖下去,这片海可能就真的完了。”甚至连州政府都表态称,若联邦再不出手,他们将被迫公开施压,要求中央重新审视灾难评级。

藻华是否会在下一个风季消散,没人敢打包票。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次生态危机不仅仅是一次气候现象那么简单,而是沿海生活模式的一次深度冲击。

这不是某一个州的困局,而是全澳海岸线的一次预警信号。如果还不把它当回事,下一次说不定就轮到东部大城市的海滩沦陷。

对生态的迟钝回应,最终会变成社会的巨大代价。联邦是否会醒悟?答案或许埋在下一次浪潮里。

*以上内容系网友风平浪静自行转载自澳洲红领君,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