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爱好”或是精神疾病信号,第6种很常见

【希望之声2024年5月30日】(编辑:李智) 工作生活中,我们会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会表现出“喜怒哀乐愁”等情绪,有的则把偏好某一样东西,经常去做某些事情写在脸上,落实在行动中,而且长期反复,不厌其烦地做,甚至有“出格”的表现。怎么看这些现象?提示了什么意义?
心理学认为,这可能存在一定的“人格障碍”,或叫“心理病态人格”,加入了精神症状的因素,有3个明显的特征:
1、行为上比较怪异,很特别,不同于常人,有时看起来特别偏执。
2、当别人就当事人的嗜好提醒或有异议,当事人情绪激动甚至失控,情感表达强烈。
3、当事人很想做某件事,但碍于外人,展示出回避、退缩、紧张等不自然的情绪。

且伴随当事人的癖好,追根溯源,有3个大同小异的情况:
1、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可能形成于青春期的阶段,在懂事之后。
2、受过某些特定环境刺激,或身体成长发育有一些异常问题。
3、一旦形成某些固定的癖好,会坚持很长时间,轻易不改变。
那么,所说的这些不同于常人的“癖好”,有哪些种类?主要是6种:
1、对卫生干净有特殊的严格要求,可以理解为“洁癖”。表现为卫生要求一尘不染,过分挑剔,,一点脏污都不能有;别人碰了自己的东西,马上洗干净,否则就不自在,不小心碰到公用物品,或身上有一点脏污,反复冲洗自己的肢体或全身,等等。
我们生活工作的环境不可能做到完全无尘,有时适当邋遢,反而刺激免疫系统更为称职。过分讲究卫生不仅对健康无益,也给他人带来不便,属于变态的行为。

2、太过节俭,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体。节俭是美德,应该大力弘扬。但做过了头,反而对自己和家庭都不利。
有的人青少年时期可能挨饿了,对食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即使现在食物丰富了,但有时米面明显发霉,隔夜的青菜也舍不得丢掉,认为晒晒还能吃,热热还有用。
发霉的食物仍然食用,并不妥当,因为已有致命毒素,常吃对健康有害。这种过分节俭的心理,还延伸到工作中,觉得挣的钱太少,怎么都不保险,是一种病态的心理。
3、强迫症,表现为任何时候物品要摆放整齐,不能杂乱,看到不太整齐就浑身不舒服。无论白天黑夜,工作日休息日,必须如此,也不喜欢别人弄乱自己的物品。
这些延伸开来就是做事要按部就班,节奏和计划变化了就觉得不自在,很失落。有时候外出,仍会不断想起家里是不是门没锁、灯没关。这个属于“矫枉过正”的强势心理,需要心理疏导。
4、恋足癖,多见于男士,无论是寒暑季节,看人先从脚部评价,认为鞋子好看、足部漂亮,就心底里喜欢,愿意和对方接触,有的特别喜欢女士雪白、肉感、线条分明的纤足。
有的是先天生理习惯形成的恋足癖好,有的是后天受到不正确的引导出现,这些都要心理调适和疏导、纠正。
5、收集癖,喜欢收集某些过气、陈旧的物品,价值又不高,不是用于投资理财,多见于旧车票、游戏卡、废烟盒、旧唱片、磁带、电话卡、玩具,或别人玩剩下的物品,为了存放这些“千辛万苦”收集来的物品,还专门有充足的空间和房间,且经常沉醉于这些物品。
这种行为是“强迫”和“收集”结合在一起的癖好,可能是童年和成长经历中缺少某些关爱,现在需要心理补偿,且难以自拔。

6、自拍癖,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微信朋友圈里,或多或少有几个特别爱自拍的人,不是为了营销和工作目的,摆出各种姿势,吃饭拍一拍,洗头拍一拍、穿新衣,到新地方必须拍,甚至起床素颜也要来几张。每天发好几批,有时突然没看见朋友圈更新,还突然不习惯了。爱自拍的人,每天花在发送和修图上的时间很多。
从心理上说,可能是自恋型人格,源于对自身极度自信,或小时候有不幸的经历,渴望被他人认可,或喜欢通过自拍的形式,寻找欣赏自己的另一半,但自尊心很容易受伤。
总之,这6种行为,偶然间出现是正常的,但长期、连续、强迫地去完成这些工作,可能还对他人造成不便,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或暗示有心理、精神疾患,需要及时心理调适,或心理干预,回到正常轨道。
- 🔥澳洲禁闻安卓APP,其它网站没有的澳洲禁闻
- 🔥法国犹太老板:神告诉我们,只有一位中国人能救人类
-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6种“爱好”或是精神疾病信号,第6种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