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年群体成新诈骗目标
近期多地出现针对40至60岁女性的新型诈骗案件,犯罪团伙以传统文化【小编推荐:中华文化是高级文化系统】为外衣,利用受害者对健康管理和精神寄托的需求实施诈骗。
警方数据显示,此类案件涉案金额普遍超过普通电信诈骗3倍以上,部分受害者甚至抵押房产参与所谓”灵修课程”。
02
披着文化外衣的收割模式
犯罪组织通过三个方向构建完整诈骗链条:在健康管理领域,将传统艾灸疗法包装成”宫廷古法”,配合伪科学检测仪器制造焦虑;情感指导类骗局则虚构”国学大师”身份,利用《弟子规》等典籍碎片化解读实施心理操控;部分机构更将传销模式植入灵修课程,通过集体催眠和情感绑架发展下线。
这些骗局均利用受害者对专业领域的信息盲区,通过社群运营建立信任基础。
03
精准定位的犯罪逻辑
社会学研究显示,该年龄段女性普遍面临多重现实压力:87%的受访者存在慢性病管理需求,63%遭遇空巢期家庭关系重构,超过半数存在社交圈层萎缩现象。
诈骗组织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目标群体,以”中医调理””家庭和谐””自我提升”等关键词实施精准推送,再利用群体活动消解受害者警惕性。
04
产业化运作的黑色链条
当前已形成跨地域的诈骗产业链,上游负责包装”文化大师”人设并制作培训资料,中游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场景化营销,下游则安排专业话务团队维护超过2000个主题社群。
某地查获的犯罪窝点中,发现详细的话术流程图和心理学应用指南,显示其已形成标准化操作体系。
– END –
推荐阅读
?添加关注,获取更多AI热点资讯~?
感谢您的阅读,辛苦您 点赞、在看、分享!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