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通再加锁 中共地方政府建网路「墙中墙」
来源:人民报,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长期以来,中国的网路审查机制被视为中央集权式运作。但一份最新国际研究报告披露,河南省已独立于国家「防火长城」(GFW)之外,部署了具备自主审查与拦截能力的省级封锁系统。这一「墙中墙」的出现,标志著中国信息管控正呈现地方化、碎片化趋势,审查权或已「下沉」至基层浮出水面。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该报告由GFW.Report团队与斯坦福大学、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等机构合作完成,于5月11日发布。研究自2023年11月起持续监测发现,河南省主要网路出口节点已部署非国家级、由地方运营的内容过滤设备,能主动拦截特定网站并重置连接。
封锁域名超420万 波及学术及政府网站
研究指出,河南「墙中墙」封锁域名超过420万个,数量远超国家级防火墙五倍,涵盖学术、技术、企业等众多非政治类网站,甚至包括部分河南本地高校和政府站点。报告警告,这种地方性过滤机制可能导致中国网民面临更隐蔽、复杂的审查环境。
河北一名网路工程师赵源本周一(26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透露,早在4年前,新疆、西藏、湖北等地已陆续部署类似系统。他说:「以前能打开国家防火墙未封的海外网站,现在河南、湖北连VPN都不好使,连不上国外部分大学网站,审查越来越严。」
赵源认为,地方政府的「加码」行为或出于落实上级指令,也反映国家审查机制日益碎片化:「中央放权,地方背锅,让你察觉不到,限制却真实存在。」
技术分析显示,河南部署的封锁设备由地方电信运营商或网信机构独立设置,过滤规则粗放,常基于关键词如「vpn」「proxy」「free」等,一旦触发即断开连接。
研究团队还指出,「墙中墙」系统存在误判现象,常错误屏蔽与关键词无关的网站,波及教育、科研、媒体等多个领域。
网路工程师张嘉南则表示,地方若拥有审查权却缺乏法律规范,容易导致「过度封锁」。他对自由亚洲电台说:「官员宁愿多封乱封,也不愿担责。于是你看到的结果就是『把整个世界关掉』。」
北京时政观察人士魏思聪分析,近年来中共强调「属地管理」「数字维稳」,地方为应对突发事件及「跨境炒作」。他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地方政府主动建立本地封锁系统,表明高层对信息流通日益警惕。」
分析指「中央放权、地方背锅」模式日益显现
前记者、数字治理研究者郝百奎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这种地方化审查是「技术上中央放权、政治上地方背锅」的手法:「这是典型的审查机制下沉现象,是一种技术上中央放权,政治上地方背锅』的治理模式,长远看,这将造成各省网路信息环境的进一步割裂。」
自由亚洲电台查阅网上资料发现,早在2023年12月,河南一大学就计划采购一套专门针对留学生、学生及异议人士的「舆情监控系统」,并进行公开招标。
据河南科技大学「资产与财物管部」网站信息显示,该大学曾经启动2024-2025年度舆情监测服务系统采购,预算12万元。系统将实现对全网舆情信息7×2小时实时监测、预警分析与危机应对,覆盖新闻网站、微博、抖音等平台,支持千万级日采集量。
对此,自由亚洲电台周一致电河南科技大学当年采购联系人魏老师,接听电话的另一位老师告诉自由亚洲电台,他们正在使用该套旧系统:「当时还没买,现在正在招标新系统,我现在正是这个系统的使用人,现在还在使用旧系统。」
该研究已被国际网路安全权威会议IEEE S&P 2025接受,并引发学术界与人权组织关注。斯坦福研究人员表示,目前仅在河南发现类似系统,但不排除其它人口密集或政治敏感地区如广东、湖北、四川等省份仿效。
郑州学生实证难连海外 电信工作人员称不清楚
郑州大学一名张姓学生告诉自由亚洲电台,他在郑州时,无法访问国外学术网站:「有的同学在北京、上海就能连上,我们在郑州不行,只能靠翻墙软体。」
中国移动郑州客服则回应称:「你连不上外国网站我们不清楚,也不归我们管。」
- 🔥澳洲禁闻安卓APP,其它网站没有的澳洲禁闻
-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 🔥治国大道:修身、齐家、管理、治国的大智慧
贵州大学退休教师王先生(个人安全理由不愿具名)认为,中国许多部门对上级下达的指令从来都不公开:「在缺乏通报机制的环境下,多数人只能感受到压力,但不知为何,无论在网际网路,还是学界,人们都能感受得到。这是数十年的制度缺陷所形成的弊端,谁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