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上战场逾6千人伤亡! 金正恩才含泪迎烈士回国 又要加码送上3万人

2025年07月08日 19:58

作者: 程欣瑩

看到兵在库尔斯克作战画面,尤其是右下角国旗覆棺材的画面,忍不住掉泪。图:翻摄自朝中社

金正恩罕见在镜头前落泪,引发国际关注。1日,金正恩亲自在平壤机场迎接援俄阵亡北韩军将士遗体归国,这位一向被外界形容为“天不怕地不怕”的强硬领导人,当场红了眼眶、双手微颤地抚著灵柩,满脸悲痛之情毫不掩饰。不过,根据乌克兰军方的最新情报,北韩将再加派3万名士兵前往俄乌战场。

据统计,自去年11月北韩正式派兵支援俄罗斯以来,约有1.1万名人民军官兵出现在俄乌前线。这支部队主要来自号称“暴风军团”的第11军团,被视为北韩最精锐的特种作战部队之一。然而短短8个多月,这支部队伤亡人数就超过6,000人,超过半数的高伤亡率不仅重挫北韩士气,也对其他国家军队,中国媒体《正观历史》认为这为解放军带来不小的警讯。

《正观历史》分析,外界普遍认为,军一直以意志力顽强著称,从抗日战争到朝鲜战争,累积了辉煌的作战历史。即便和平年代,也维持着高度战备、苦练实力。然而,面对俄乌战场上瞬息万变的现代化战争,这支曾被寄予厚望的劲旅却未能适应,表现大打折扣。

到俄乌前线的1.1万北韩士兵有一半以上伤亡。图:翻摄自腾讯网虎说虎侃

有消息指出,北韩军队前线多仍使用二战时期的突击步枪、手榴弹及火箭筒,缺乏、红外线观测装备、单兵数字化终端等现代化配备。即便在战场上努力依靠地形与掩体突进,面对空中的攻击型无人机,部分士兵竟因缺乏应对经验,当场僵立不动,任由攻击降临。即使少数士兵能凭枪法击落无人机,却难挡跳雷、定向地雷等新型武器,导致每次突击几乎都是伤亡惨重。

《正观历史》指出,从1953年停战算起,民军已长达71年未有大规模对外作战经验,长期“久居安逸”也成了战场上最致命的破口。有专家指出,俄军主导的库尔斯克战场,原本期望援俄朝军能在近距离步兵作战上发挥优势,但在无法充分配合空中与电子战资源的情况下,战果平平。

外界普遍认为,北韩人民军一直以意志力顽强著称,从抗日战争到,累积了辉煌的作战历史。图:翻摄自正观历史

相较之下,伊朗与巴基斯坦近年在中东多场冲突中积极运用远程分批打击、混合突防等战术,甚至刷新了多国防御系统的认知。反观朝军,过去擅长的地面突击与肉搏战术,在无人机、精准弹药遍地开花的战场上,显得跟不上潮流。

《正观历史》分析直言,北韩援俄部队的惨痛教训,也是中国解放军必须正视的借镜。现代战场上,无人机、卫星定位、红外热显像仪等设备让“夜袭战”、“穿插战”难再重现昔日光荣。随着超视距作战与多维攻击已成常态,轻步兵若缺乏现代化支援装备,执行迂回突击无异于送死。

分析认为,从朝鲜人民军的战场表现可以看出,未来战争比拼的不只是血性和意志,更是技术创新力与战术应变力。若不能与时俱进,即使拥有庞大的兵力与传统优势,也可能瞬间沦为战场上的“活靶”。

1日,北韩领导人金正恩亲自在平壤机场迎接援俄阵亡北韩军将士遗体归国,当场红了眼眶、双手微颤地抚著灵柩,满脸悲痛之情。图:翻摄自正观历史

来源:新头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