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澳駐華大使:澳洲沒有哪個領域絕不向中資開放

2017年10月20日 7:16

來源:財新網

中國自2009年以來一直保持著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進口來源地地位。

據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今年6月公布的《2016年澳大利亞貿易結構報告》顯示,2016年中澳雙邊貿易總額達到1552億,佔澳外貿總額的23.1%,中國自2009年以來繼續保持澳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進口來源地。

報告還顯示,澳對華貿易順差達318億澳元,中國是澳最主要的順差來源,其中貨物貿易順差231.6億澳元、服務貿易順差86.4億澳元。美國與日本,分別為澳第二大及三大貿易夥伴。以牛肉、乳製品為代表的農產品及鐵礦、銅礦等大宗原物料,一直是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

2015年,歷經十年談判的中澳自由貿易協定(FTA)在當年12月生效。在擔任駐華大使前,安思捷(Jan Adams)曾參与過多年中澳自貿協定的談判,並監督其最終達成。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並談及中澳FTA時,她難掩笑容,表示這是中澳雙方均「引以為豪」的交易——它對雙邊經濟和政治關係,以及商界來說均具有重要貢獻;這不僅體現在關稅的減免,更為中澳經濟關係注入樂觀與能量。

2016年2月就任澳大利亞駐華大使的安思捷,曾在2014年4月被任命為澳外交與貿易部負責貿易和經濟議題的副部長,並負責監管中澳FTA的最終達成。她還曾任澳大利亞的環境與氣候變化【相關閱讀: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大使和澳大利亞駐美國負責貿易的公使銜參贊。

安思捷表示,自中澳FTA生效后,這項FTA運行得非常好,擁有85%的使用率─即85%有資格使用自貿協定優惠條件的產品,在真正使用這些優惠條件。這在自貿協定中是很高的比例。她觀察到,中國對澳出口的電子設備、傢具等增長強勁;中國也是澳最大的進口來源國,澳大利亞的食品、紅酒、海鮮、保健產品等也大幅增長。

安思捷說,中澳兩國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澳大利亞的經濟優勢在能源、農產品、服務業等;而中國是能源消費大國,經濟優勢在於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和強大的製造能力,以及坐擁充足外匯儲備帶來的對外投資能力。因此,兩國貿易和投資的增長是很自然的。

但是,安思捷也坦言,兩國在經濟強項上的高度互補性,從政治角度來看,卻意味著兩國產業中各自的弱勢領域,得要面對來自對方的衝擊。回憶起中澳FTA談判中的棘手環節,安思捷舉例說,中國在製造業方面的優勢,就讓澳大利亞在這方面的敏感度(sensitivity)變得更高;而澳大利亞的農業優勢,也凸出了中國國內農產品的敏感度。

此外,對於澳大利亞擅長的服務業,中國在這一領域尚未對外資完全開放,而澳方仍希望中國進一步開放。至於擁有強勁勞動力比較優勢的中國,則希望澳大利亞的勞動力市場進一步開放。但勞工市場非常敏感,安思捷說,關於中國短期勞工流動的條款,在澳大利亞議會上頗具爭議性。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中國商務部官網上發布的中澳FTA解讀,也談及上述問題及解決方案,並承認中澳雙方均有各自的敏感產品。對中國而言,由於澳大利亞的農業競爭力較強,中澳FTA實施后將給中國部分農產品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對此,中國將通過對重點農產品設置較長的降稅期,並輔以特保措施和國別配額等特殊安排,對相關產業給予一定的保護,實施適度開放。此外,中國還會對糧食、棉花、植物油和糖等產品作出例外安排,不進行關稅減讓。

對澳大利亞而言,由於中國工業品相對具有競爭力,澳大利亞對部分敏感工業品設置了3年或5年的降稅期,為相關產業提供了一定的緩衝期。

安思捷表示,最終中澳雙方均作出了一定妥協,歷經十年談判的中澳自貿協定最終簽訂生效。她向財新記者透露,中澳兩國政府將在今年10月間就進一步貿易自由化展開評估;服務業將是潛在領域,澳方希望中國能減少外資進入服務業的限制,將中國的開放反映在中澳自貿協定中。

中國商務部此前發布的解讀中也指出,中澳自貿協定生效后,雙方將在商定的時間,以負面清單方式啟動並儘快完成下一輪服務貿易談判,以負面清單方式展開。

澄清中資投資審查標準

在中澳貿易中,中國對澳投資面臨的審查坎坷和近年來中資入澳引起的輿情紛擾,則是中澳關係中另一片無法迴避的礁石。

誠然,面對境外投資時,許多國家都設立了外國投資安全審查機制,來審查外國投資是否會有損本國的國家利益或威脅國家安全。但是,由於這種審查是以國家安全為考量,大多時候,審查機制並不完全透明,各國政府也沒有義務知會外界其准駁與否的決策原因。

在近日舉行的中澳「一帶一路」金融圓桌會上,一位來自中國大型國企的代表指出,希望澳大利亞政府能把對外國投資的審查透明化,例如說明白哪些行業或企業是禁止外資投資的,否則中資只能不斷嘗試和猜測,浪費時間和精力。

澳大利亞對外國投資的審查機構是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該委員會依據《1975年外國收購與接管法》於1976年設立,職責是以國家利益考量,為澳大利亞財政部長和澳大利亞政府提供建議。FIRB的職能僅是提供建議;澳財政部長則擁有對澳大利亞外資政策的決策權。

FIRB發布的2016財年報告顯示,中國已連續第3年成為在澳獲批投資金額最多的國家,中國也是澳農業領域最大的投資國之一,在該領域的投資同比增長40%。

談及中國在澳投資,安思捷表示,中國的國企和私企在的投資都非常成功,有很好的回報率,在穩定的法律環境中,也受到澳洲社會的歡迎。她認為,澳洲為中企投資提供了開放的環境,並將持續使投資審查明確化。

但FIRB出具的報告則不諱言,中國企業大舉收購、控股的行為,已引起當地公眾對中國人出海「買買買」行為的抵觸,以及澳政府更加嚴苛的審批態度。

針對中資入澳投資時面臨的審查困惑,安思捷對財新記者表示,澳政府一直很清晰地表態,澳大利亞歡迎中國投資——澳洲是資本進口國,中國是資金出口國,非常具有互補性,是很自然的契合。在過去10年中,澳政府批准的中國投資申請超過1100宗,總額超過2000億澳元。但她也說,同時,每個國家都保留了以國家安全為考量,對外資進行審查的權利。澳大利亞也是如此。

今年1月23日,澳政府又成立一個名為「關鍵基礎設施中心」(Critical Infrastructure Centre)的單位,對「關鍵基礎領域」的投資進行全面的國家安全評估。

澳大利亞外交與貿易部下設的澳中理事會主席史偉立(Warwick Smith)此前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對關鍵基礎設施的審查一直都有,該中心的設立只不過是給予了一個新的名字。他說明,澳政府定義的關鍵基礎設施包括無線電通信、能源轉接點、關鍵的輸氣管道,以及傳遞數字信息的基礎設施,如頻率、固定線路等等。(詳見財新網報道《澳官員談外資審查:征地及基礎設施為密切監控領域》)

「(澳)政府列出了一個關鍵基礎設施的表單,列明它們的所有者和所在地;因為許多基礎設施是相交的,當有新投資想要購買其中一部分時,我們要確保它們遠離任何潛在的不恰當干涉或使用。」史偉立說。

基於上訴情況,澳政府的外資審查程序更加正式化。史偉立說,「我們認為這是透明的;在公布了具體類目后,或許可以說是更透明了。」

對於中資企業呼籲「澳政府能把對外國投資的審查透明化、禁止外資投資的領域說明白」的訴求,安思捷表示,如果想要完全的透明,可以列出一個清單,列明不允許外國投資的領域,但這是中國政府的方式,澳政府並不這麼做。她解釋,因為澳洲沒有在任何領域或行業嚴格限制外資。澳洲所有的行業均對外資開放。所做的,只是保留對外國投資審查,及禁止會對澳國家利益產生潛在威脅的投資的權力。

安思捷承認,這是一個無法定義的標準。這將取決於每一項資產和案例的具體背景;但她強調,只有非常一小部分的子行業,是對澳洲非常敏感的。

史偉立此前曾對財新記者說,欲在澳投資關鍵基礎設施等敏感領域的中國投資者,建議其儘早與FIRB及關鍵基礎設施中心溝通;一般來說,不存在問題,因為最終93%的請求均獲通過。

回應中國赴澳投資房產熱

儘管政府表態清晰,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中企赴澳投資,澳大利亞的媒體和公眾層面仍存在許多質疑和不同意見。以房地產為例,該行業是中國在澳投資增長最快的領域,部分澳洲公眾就認為,是來自中國的投資推升了

2015年到 2016年,澳大利亞共批准了319億澳元的中資房地產投資,較上年提高了近三分之一,約為該國批准的所有外資投資房產總金額的四分之一。

安思捷承認,在澳洲的確存在關於外資在澳影響的公共討論,包括外國投資對房價的影響。但這種討論在英國、美國、日本對澳大量投資時期也分別存在過,屬正常現象。

「如果你仔細閱讀媒體上的分析,會發現,有一些分析認為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房地產投資實際上適度的,有些則認為投資過多。」 安思捷進一步表示,公眾討論中不同的利益相關方觀點也會有所不同,例如澳洲的建設產業對中國在澳投資房地產的興趣就表示歡迎,「但如果你在拍賣會上因出價低於外國投資者,你會覺得沮喪;如果你是出售房產的人,你會感到非常高興。」安思捷還說,總體來說,澳大利亞歡迎中國投資,包括房地產行業。

對於澳大利亞輿論對近年來不斷增加的中國投資的擔憂,澳大利亞前貿易部長羅博(Andrew Robb)則認為,澳大利亞歷史上有幾波來自不同地區的投資,最初是英國,後來是美國,上世紀80年代則有大量投資來自日本。每一波投資都曾引起部分澳大利亞人的擔憂,他們擔心這些外來投資會使他們失去工作。當人們意識到這些投資有利於建設澳大利亞時,這個擔憂的過程會逐漸過去。羅博表示。(詳見財新網報道《澳前貿易部長:澳大利亞對中資投資的擔憂終將過去》)

由於擔心本國居民的房屋負擔能力,如今,澳大利亞的一些州政府開始提高對海外投資的稅費。例如,以為首府的,就引入了1.4%至5.5%的印花稅(比例根據房屋價值而定),以及1%的房屋空置稅;以為首府的,對海外投資者設立的印花稅則是維多利亞州的2倍,從4%至8%不等,並將地稅從0.75%增加至2%。近期也有許多澳媒報道,隨著澳大利亞的數個州政府開始增收房產稅,加上中國的外匯管制及政策對房地產海外投資開始設限,已導致中國投資者赴澳房投資地產的熱度驟降。

對於一些州政府向外國投資者徵收房地產領域的額外稅費,安思捷表示,這是考慮到澳大利亞公民繳納了很高的所得稅,「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向不在澳洲繳納所得稅的人徵收(較高的)房地產投資的費用,也是公平的。」

正溝通澳牛輸華受檢問題

今年7月下旬,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下稱質檢總局)稱,6家澳大利亞工廠「因標籤不符合我國相關標準,我國暫停受理它們自2017年7月24日起啟運的輸華肉類產品的進口報檢」,並限定商在45天內按照規定解決標籤標識不規範問題。

對此,安思捷表示,中國質檢總局暫停澳牛肉的進口報檢的情況,令人失望(disappointing);她解釋,這六家廠商肉品遭到暫停報檢的原因是澳出口商在幾批貨品中,對同一部位的牛肉描述,使用了不同的詞語進行描述,但中國質檢總局則認為需要使用同一詞語描述。安思捷說,這個理由,說明澳洲牛肉不存在質量或健康問題。

此前,澳大利亞貿易、旅遊和投資部長喬博(Steven Ciobo)曾表示,這六家工廠在澳大利亞對華的牛肉出口中佔比達50%,估計有數千萬澳元甚至超過1億澳元的貿易可能受到影響。

安思捷表示,澳方對此表示深切擔憂,正與中國質檢總局溝通,希望儘可能快地重新恢復牛肉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