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電價,怎麼與中國空氣質量扯上了關係?
來源:澳財網
澳大利亞電價的持續上漲,尤其是東海岸地區電價大幅上漲引發了國內民眾怨聲載道。但是業界人士在分析原因時,往往會忽略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政府改善空氣質量的決心。
據澳洲廣播公司報道,儘管中國火力發電和鍊鋼企業仍然依靠煤炭作為主要能源,但是隨著中國治理空氣污染的力度在加強,這些企業已經不再使用中國國內的高煙灰、高含硫的低質煤炭,而是直接從澳大利亞進口優質熱煤。
就澳大利亞而言,雖然天然氣是傳統意義上發電定價的基準,但是無煙煤(Black Coal),尤其是新南威爾士州的無煙煤也已經成為一個日益重要的定價基準。
新州發電企業要與國際買家「搶煤」
目前階段,由於有長期合同,新南威爾士州的發電企業仍然可以享有優惠價格獲得高質量的無煙煤。例如,除AGL合同持續到2025年外,其他發電企業的長期採購合同均持續至2022年。
另外,新南威爾士州的發電企業也可以通過燒低質量的煤炭來獲得顯著的價格優勢。
日本和中國目前則是澳大利亞清潔、高能效、低灰分煤的最大出口市場,這類煤炭的價格也較高。另外,韓國、印度等國則是較低品級煤炭的市場。
然而,隨著維多利亞州Hazelwood火力發電廠的關閉,新南威爾士州的發電廠不得不面臨煤炭採購量明顯加大的困境。一旦煤炭採購量超過合同規定的數量,這些電廠則需要支付與出口報價相一致的價格。
能源諮詢機構ITK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今年年初,儘管出口煤炭價格上漲近70%,但是新南威爾士州的煤炭成本則上漲了75%。
同期,昆士蘭州火力發電廠的用煤邊際成本僅為新南威爾士州的一半。
中國需求對澳洲電價的影響
Leitch指出,只要澳大利亞國內發電廠所需的煤炭供應和出口煤炭供應存在競爭,那麼中國市場的需求就會對澳大利亞國內的電價造成影響。
他說:「迄今為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國。與此同時,過去幾年中國一直強調煤炭的質量而不是數量。這意味著中國購買澳大利亞煤炭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繼而推動煤炭價格上漲,影響新南威爾士州發電廠的成本,然後通過電廠投標價來影響澳大利亞國內電力零售價。」
澳洲電力市場是如何定價的?
鑒於目前澳大利亞的國家電力市場(NEM)架構,發電企業每三十分鐘參与有效競標。澳大利亞電力市場運營機構(AEMO)會把這些競標價打包,而市場價則是最終接受的競標價。
一般情況下,所有發電企業在投標時都會涵蓋最基本的「動力煤成本」,即短期邊際成本(short run marginal cost)。ITK負責人兼資深能源分析師David Leitch說道:「如果定價低於短期邊際成本,發電廠就會虧本。反之則贏利。」
對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而言,短期邊際成本接近於零。其次是維多利亞州出產的褐煤。但是後者價格越來越貴,供應可靠性也日益下降。
Leitch說道:「在過去,褐煤的成本曾經低至每兆瓦時2-3澳元。但是過去十年,我們看到成本明顯增加。目前維多利亞州褐煤的邊際成本已經上升至每兆瓦時5-6澳元。」
另外,昆士蘭和新南威爾士的煤炭發電編輯成本則分別為每兆瓦時14澳元和28澳元。」
據統計,國家電力市場每半小時的平均需求為20吉瓦(GW,相當於1000兆瓦)。一般情況下,需求會在15-26吉瓦之間波動;用電高峰時期則會在35-45吉瓦之間波動。
如上圖所示,如果需求不到18吉瓦(比如晚上),新南威爾士州的煤炭價格則成為主要的定價基礎。
另外,其他可再生能源的供應增加,有望推動燃氣定價基準沿著價值曲線進一步上升。從目前在建的太陽能和風能項目來看,邊際成本接近零的發電容量有望從目前的2吉瓦在幾年內上升至8吉瓦。
如果平均需求保持在19吉瓦,新南威爾士州的煤炭價格則為成為定價基準。而燃氣只會在特殊時期(如用電高峰)才會影響定價。在這種情況下,投保價格可從65澳元每兆瓦時減少至28澳元每兆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