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人每年送退休基金300億 隱藏陷阱導致人均損失2.2萬

來源:1688澳州新聞網

生產力委員會(Productivity Commission)的分析發現,由於監管機構未能清理小規模的高成本基金,每一個人都損失了數萬元的退休儲蓄。

如果50家規模最小的高成本被迫合併到十大最低成本的基金中,那麼澳大利亞1480萬超級賬戶持有者的退休儲蓄平均會增加22,000元,如果規模經濟實現的成本大幅削減能夠通過降低收費的方式轉移到會員身上的話。

目前,澳大利亞人每年集體支付300億元的賬戶費用,還不包括保險費。最近的格拉坦研究所(Grattan Institute)報告發現,退休人員現在每年支付的退休金賬戶費用已經超過

根據生產力委員會周一公布的主要退休金調查的補充文件,如果將更多資金轉移到規模更大的低成本基金中,會員將省下「很多」錢。

它找到了「明確的證據」,即更大的基金能夠實現「規模經濟」——以較低的平均成本管理成員資金的能力:「大型基金的平均管理費用通常較低。」

退休基金之間出現了一波合併浪潮,有350隻基金在2006年中期至2016年中期消失或合併。

但市面上仍然存在93家退休基金——有零售基金也有行業基金——它們分別管理不到10億元的成員資金,這意味著成員無法在管理和管理費方面享受到較大基金提供的規模經濟。

有200萬個退休金賬戶——占所有會員賬戶的8%——投資于這種小型高成本的基金。

該委員會的文件還發現,退休基金行業缺乏真正的競爭意味著:「幾乎沒有證據表明規模效益已經以降低收費的形式系統地傳遞給成員。」

「儘管自2004年以來實現了規模經濟,但中等基金向成員收取的費用並未減少。」

委員會在其5月份的報告草案中估計,如果一名會員將多個表現不佳的賬戶合併到表現最好的賬戶中,或許可以在退休后攢下約60萬元。

如果把50家成本最高的基金與10家成本最低的基金合併,總共可以節省18億元,相當於所有賬戶持有人每人節省22,000元。該報告發現:「成本較高的基金成員的收益會明顯增加。」

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APRA)——將於周五齣席皇家調查委員會聽證會——開展「規模測試」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旨在關閉規模太小而不符合成員最佳利益的基金。

但生產力委員會在其報告草案中發現,這項測試「已被證明不足以保護默認選擇該基金的成員免受表現不佳的影響」。

政府已起草立法,建議將規模測試替換為更廣泛的「結果測試」。

生產力委員會希望這項測試更加嚴格,並要求APRA每年向澳大利亞政府理事會報告其成功推動合併以保護成員的結果。

「很明顯,該系統的有機增長將在未來實現規模經濟的進一步增長。但收益可以也應該來自整合——特別是高成本基金的退出。」補充文件稱。

委員會還希望由專家小組選出的十大默認超級基金中的「最佳展示」小組推動競爭並緩慢淘汰表現不佳的基金。

它將在聖誕節前向政府提交關於退休基金系統的最終報告。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