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這麼多華人討厭難民?

2019年03月30日 19:53

來源:財經見聞

前兩天澳洲領袖Bill Short開了一個微信群,進行了問答直播。

來澳洲以後,政客選舉前的承諾我也聽過一些,各黨派時不時會拋出點引發熱議的提案,但每次都跟國內引發眾怒的公眾事件一樣,議一會兒怒一陣子也就沒下文了。

所以領袖到底講什麼,我也並不十分感興趣,只不過好奇心起,我還是忍不住混進群里要貼身瞻仰一下領袖形象。

但不出意料的是,跟其他社交平台一樣,有料的通常都不會是官方的發言,而是群眾的撕逼。

群里有很多擅長分析宏觀政策的高人,但微觀如我總是聽得雲里霧裡,讓我唯一覺得有意思的是關於的討論。

領袖剛進群的時候,有人就直接了當提出來,要領袖阻止難民來澳洲,那迫不及待的架勢,就像是蒙冤已久的草民見到出巡的皇帝一樣。

「由此可見,心中是有多麼不待見難民。我在澳洲接觸過的新老華人移民,說到難民這個問題,也都無一例外地表示厭惡和鄙棄——難民不交稅、吃福利、還搞亂社會!」

但他們卻似乎並沒有真正見過難民,所有的消息來源都是媒體的報道,尤其是微信群朋友圈轉來轉去的那些「報道」。

我唯一一次疑似跟難民有近距離接觸,是在來澳不久參加的一次meetup聚會上。這是一次小型的獨立導演短片展映,展映前我跟一個伊拉克年輕人聊了好久。他來澳洲十幾年,讓我忍不住猜測就是伊拉克戰爭期間隨父母來澳的難民。

但是,從他談吐來看,一點都聽不出華人口中那種墮落和危險的味道,相反卻陽光熱情——做著保安的工作,卻對電影剪輯十分感興趣,正在大學里讀一門課程,還到處參加有關電影的活動。

當然這個也是個例,就算坐實了他是難民身份,也無法讓他代表整個難民群體。

但是同樣的道理,媒體報道了幾次難民的負面新聞,是否就可以推論出難民大部分都是懶漢和罪犯呢?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如果你覺得可以,那麼我是否也可以這樣推論:媒體報道的罪犯多數是年輕男性,所以年輕人、男人大部分都是罪犯?

那麼,難民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我覺得只要是在民主社會,這類左右不停撕逼的問題永遠是無解的羅生門。

按說政府是最有能力收集權威數據的,澳洲聯邦議會的官網就有專門的網頁Asylum seekers and refugees: what are the facts?介紹的實情。

比如說,澳洲的大多數難民都是坐飛機來的,只有小部分是船民。

比如說,同等條件下,難民並不比其他澳洲人享受更高的福利。

比如說,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難民都在發展中國家。

搜索Facts about refugees,會找到很多這樣文章。英國難民署的網站還告訴我們,世界上51%的難民都是兒童。

如果搜索Refugees increase crime,你也會找到一些深入分析難民和犯罪率關係、並非簡單把兩者挂鉤的文章。

比如說,非法難民比合法難民更容易犯罪。

比如說,難民中16到30歲的比例較高,而這部分人在哪裡都是犯罪主力。

而2017年的德國犯罪率是30年來的最低點,非德裔公民的犯罪率大幅下降。

然而這些數據和文章並沒有什麼卵用,難民反對派照樣可以跳出來說這是難民支持派的洗地文。

比如,川普在聲稱德國犯罪率提高了10%的時候,就在括弧里備註:官方是不願意公布這些數據的。

好了,有了「官方造假」這個前提,說什麼都是白搭。

當左派發文右派說造假,右派出聲左派說洗地,真相永遠在迷霧中朦朧的時候,我們相信誰呢?

一般都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一方。

那華人為什麼多數都願意相信難民帶來的是災難呢?這當然不是顧名思義,而是出於一種下意識的心理邏輯——我辛辛苦苦得到的好處,不能讓你輕輕鬆鬆撈走。

上次我有文章說過,上一財年的澳洲難民申請數,中國是第二大來源國。當然,難民的申請成功率是很低的,我也相信大多數都是通過技術和投資移民獲取身份的。

移民過來的朋友都有親身體會,考英語做評估搜資料各種不易,不僅花錢,還花時間花心思花感情花計謀,歷經千難萬阻才申請成功。

如今有人想坐個小船一靠岸就享清福,牛奶金失業金養老金隨便領,沒門!

能量守恆定律的擁躉更是認為,澳洲的資源的總量是一定的,多來一個人必將多分一杯羹,所以不管移民、難民,今後來得越少越好。

去年我發了一篇移民成功的經驗文以後,就有人在後台給我發這樣的消息:

請注意,她說的不是澳洲難民太多了,而是人太多了。

因此用這種思路推導出的排外,並非只是排擠難民,而是排擠除自己和家人以外的所有人。

過了橋就抽板,佔了山就封路,這樣的「爭搶限量版」行為邏輯在國人中到處可見。最典型的現象是,每一個司機一旦開上了正確的車道,就會死死守住自己的位置,左右任何車子想要並道插入都不會給任何機會。

我還聽說,的某所頂尖精英公校的一個華人學生,把學校圖書館的考試參考資料全部借走,建立「知識霸權」,不給其他學生機會趕超自己。

因為他們知道,一旦「獨佔資源」成了「大眾資源」,就沒辦法再擁有人上人的優越感了。

但這種叢林社會人相食的思維,放在現代文明中是弊大於利的。

我們不必講人道主義普世博愛的大道理,但必須想明白的一件事是——助人即是助己。

我和現在在看這篇文章的大多數人,都出生在和平時代的中國,可能也有不少人到國外定居,不管在哪裡,想要活下去並不太難。

這並不是因為我們天生有權利獲得這樣天時地利,而只是因為我們擲贏了命運的篩子。

如果我們早出生五十年到一百年,在那些動蕩的年代,就算安安分分明哲保身,也隨時可能成為燒殺搶掠的對象,或者輕易就被流彈奪去性命。

如果追溯百年、千年、萬年,誰又能保證自己的祖先不是從楚國逃亡到趙國、從趙國逃亡到秦國的難民呢?

再或者,我們不講過去、講未來——中國在將來某個時候再次爆發戰爭,普通百姓今天家給人足,明天就可能家破人亡。

這時候,你希不希望自己獲得「難民」的身份,有澳洲這樣的國家施以援手,大方接收?

就算你在澳洲,你希不希望自己在國內的家人朋友獲得「難民」身份跟你團聚?

腦洞開得再大一點,假如澳洲爆發戰爭,你希不希望紐西蘭等鄰國張開懷抱接納你自己和子孫後代?

很悲哀的是,這麼簡單的道理,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或者選擇不去想明白,覺得自己眼前的那點車子房子票子可以守到永遠。

當然,任何國家都不應該無條件地任憑難民湧入,給予身份之前應該經過嚴格的審核,也應該根據國家的承受能力控制每年的接收數量,確保伸手扶到的不是會反咬一口的倒地老太太。

但那是手續程序層面的事情,世界各國幫助難民的大思路不應該改變。

「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過去、現在、將來,你、我、他,我們都是難民。」

今天你是一個開在正道上的司機,你有不讓道的權利;但明天當你需要並道插入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會期待別的司機給你讓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