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澳大利亞富豪榜出爐,億萬富豪人數再創新高

2019年04月01日 7:57

來源:財經見聞

人報》首次發布的澳大利亞250富豪榜近日出爐,榜單顯示澳大利亞的財富仍處於繁榮增長中。

這份榜單是澳大利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財富調研結果,詳細介紹了當地250名富豪的成功故事和商業策略。

在入榜的250名富豪中,平均財富達到12.7億。億萬富豪達到史無前例的96人,共有27名女性富豪入榜,平均年齡為65歲。(文末附《億萬富豪榜單》)

「紙箱大王」Anthony Pratt以131.4億澳元的身家排名第一,另有多名華人富商登上榜單。另外,房地產業富豪在榜單中佔據主導地位,共有68人上榜,包括億萬富翁Harry Triguboff和Lang Walker。

1

2019澳洲排名前10的富豪

全球最大的紙箱製造和回收公司Visy的老闆Anthony Pratt以131.4億澳元的個人財富登上澳大利亞人報250富豪榜(The List – Australia's Richest 250)榜首。

Pratt個人財富,超過了Gina Rinehart、Frank Lowy和James Packer等商業人士。自他的父親(已故億萬富翁Richard Pratt)去世以來,10年間,Pratt一直執掌著Visy公司及其在美國的姐妹公司Pratt Industries。他見證了該家族企業的收入和利潤的翻倍。

1991年,Pratt被派往美國打理陷入困境的當地業務,當時公司僅在美國擁有一家老舊工廠,發展緩慢,后獲得亞馬遜(Amazon)、家得寶(Home Depot)等零售巨頭的訂單,十年間業務迅猛發展,每周Pratt牌紙箱銷量達百萬。

現在,Pratt先生有一半的時間都在(Visy公司總部所在地),其餘的時間里他都在美國。在過去的十年中, Pratt Industries在美國得到迅速的發展,該公司主要是在美國的老工業區(這些老工業區在上次美國總統大選中是給特朗普投票最多的)經營造紙廠和紙箱製造廠。

他表示,成為澳洲最富有的人,使他認識了更多有權有勢有影響力的人。他引用上世紀80年代的搖滾歌手David Lee Roth曾說的話:「金錢買不到幸福,但它能買到一艘足夠大的遊艇,讓你停在幸福旁邊。」

Gina Rinehart

排名第二位的是礦業巨頭Gina Rinehart,其個人財富達到131.2億澳元。整體而言,其個人財富主要來源於大利亞的Roy Hill礦山。該礦山鐵礦石出口量增加至每年5500萬噸。

Harry Triguboff

素有公寓大王之稱的Harry Triguboff以123.1億澳元的個人財富排名榜單第三位。

Triguboff擁有的Meriton 地產集團在2017年售出了價值12億澳元的公寓。Meriton不僅出售公寓,而且通過出租獲取租金。在過去12個月中,其租金收入由2.5億澳元增長到3.7億澳元。Triguboff很少舉債,而且貸款給購房者。所以抗風險能力很強。

Mike Cannon-Brooks

他和排名第5位的Scott Farquhar曾在就讀於時期就創建了軟體公司Atlassian。該公司於2015年底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超過200億美元。

Cannon-Brookes在公司之外還進行了一系列投資,包括清潔能源融資。此外,還發起了Fair Dinkum Power活動,敦促澳大利亞擁有100%的可再生能源。

2018年9月,Cannon-Brookes斥資約1億澳元全款買下Point Piper的豪宅,打破了其聯合創始人Farquhar保持的豪宅最高售價記錄。

Scott Farquhar

Scott Farquhar以90.1億的身家排名財富榜第5位,和第4位的Cannon-Brookes在大學期間共同創建了軟體公司Atlassian。

2017年,不到40歲的Scott Farquhar以當時創紀錄的7100萬澳元買下了和Cannon-Brookes比鄰的豪宅Elaine。

Frank Lowy

中心巨頭Westfield的創始人Frank Lowy以89.2億澳元的財富榮登富豪榜第六位。

Lowy於1958年與John Saunders在悉尼西部的Blacktown合夥建立了第一個Westfield購物中心,後來被法國尤尼百-洛當科集團(Unibail-Rodamco)320億澳元天價收購。

許榮茂

華裔房地產巨頭許榮茂以86.3億澳元的財富榮登富豪榜第7位。

許榮茂於2017年獲取了香港理財和投資公司民信金控16.9%的股份,以此來分散投資。同時,許榮茂旗下農場擁有超過45,000頭牛,持有新南威爾士肉類加工出口商Bindaree Beef Group的多數股權。但他主要的財富來源於在香港上市的世茂地產。許榮茂在90年代就讀於大學並獲得MBA學位,後來加入澳籍。之後返回中國,在北京和上海的地產業獲得大量財富。

Andrew Forrest

澳洲第三大鐵礦公司Fortescue Metals Group創始人兼董事長Andrew Forrest以73.4億的個人財富名列富豪榜第八位。

Forrest是股票經紀人出身,於2003年建立了Fortescue並使其快速發展。目前,Forrest仍持有Fortescue大多數股份,但是近些年卻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慈善事業上。

Ivan Glasenberg

排名富豪榜第九位的是全球礦業巨頭嘉能可(Glencore)首席執行官Ivan Glasenberg,其個人財富達到67.6億澳元。

Glasenberg出生在南非,於1986年移民到澳洲並加入澳籍,目前生活在瑞士。Glasenberg持有世界上最大的礦產交易公司Glencore 8.4%的股份。在Glasenberg的掌管下,Glencore積極償還債務並出售某些資產,為其今後發展奠定了基礎。

John Gandel

Gandel擁有南半球最大的購物中心,位於墨爾本的Chadstone Shopping Centre 50%的股份。該購物中心於近期創下了銷售額超過20億澳元的記錄。Gandel於80年代出售了家族的服裝企業Sussan,購買了Chadstone,被認為是最成功的交易之一。現在Gandel的財富隨著CHadstone的增值而不斷增加。

2

前10名中唯一的華裔富豪

今年,許榮茂以86.3億的個人財富榮登榜單第7位,與其他榜單前10位的其他風雲人物相比,排名第七的華人地產商許榮茂為人十分低調。

據悉,許榮茂曾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讀於南澳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隨後返回中國,在北京上海通過投資房產獲得成功。

在剛剛過去的的央視春晚,許榮茂作為首名華裔地產商站在了舞台上。

他和張國立、單霽翔一起,向大家展示了國寶《絲路山水地圖》。在此之前,他耗資 1.33 億,從私人收藏家手中購得《絲路山水地圖》,並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

在登上春晚之前,許榮茂是出了名的低調。多年來,他一直是福布斯和胡潤等富豪排行榜的常客。對很多商界人士來說,登上這些排行榜,哪怕只是給外行看熱鬧,也能起到企業宣傳的效果。但是許榮茂無心於此。為了不露鋒芒,他在2001年首次躋身《福布斯》富豪榜五強時,曾幾次致函《福布斯》,表示不同意登載自己的名字。

3

前10名中唯一的女性富豪

吉娜·萊因哈特(Gina Rinehart),是一位澳大利亞礦業大亨。萊因哈特打小就知道自己是富家女,12歲時父親已教她做生意,為接管家族生意作準備。

1992年,萊因哈特繼承了父親經營的一家礦業公司「漢考克勘探公司」(Hancock Prospecting),隨著商品價格大漲,2011年5月,她一躍成為澳大利亞首富。2012年5月福布斯宣布她已經超越克里斯蒂·沃爾頓(Christy Walton),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

很少在公共場合拋頭露面,不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萊因哈特在澳洲商業圈裡被看成是一個極度低調的人。很多人認為,與父輩的輝煌相比,萊因哈特只不過生在了一個好的人家,而且正是由於政府認可並維繫了漢考克公司的經營壟斷權,才造就了萊因哈特的礦業帝國在澳大利亞一家獨大的地位。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萊因哈特當時從父親手中接過的公司卻是一個債務纏身、經營困難的礦業企業,隨後和繼母長達14年的官司一度令公司風雨飄搖,最艱難時甚至只靠收取礦區使用費勉強度日。

但從2004年起,萊因哈特憑藉超人的商業頭腦,力挽狂瀾,開發父親生前沒有充分開發的礦區,使家業越做越大。

不僅如此,萊茵哈特還利用家族產業的雄厚資本勢力收購了澳大利亞多家電視媒體的股權,使漢考克公司從傳統產業正式邁向新興產業領域。顯然,萊因哈特並非是一個無所事事的「富二代」,而是一位出色的財富繼承人和精明的企業經營者。

4

財富榜啟示: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正在狙擊世界上2/3的財富

全球經濟仍在艱難復甦。日前,英國的一份最新調查顯示,貧富差距已達最高「臨界點」:據預測,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個人財富膨脹加速,到2030年,世界上最富有的1%的人將控制世界三分之二的財富。即便考慮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些人的資產在總體中的佔比也將超過一半。

調查報告警告世界各國領導人,除非採取行動去恢復平衡,否則在未來十年內,超級富豪的財富積累將加劇民眾的不信任和憤怒。

統計顯示,自2008年以來,最富有的1%人口財富以平均每年6%的速度增長,這比世界其餘99%的人口財富3%的增速快得多。照此下去,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將從目前140萬億美元的財富增加到305萬億美元的財富。

此外,預計未來5年內,全球超高凈值人群規模將再擴大22%,達到近25萬人。而印度的該人群規模將增加39%,其次是菲律賓(38%)和中國(35%)。事實上,在未來5年超高凈值人群增長最快的10個國家中,亞洲涵蓋了其中8個國家。

也就是說,亞洲正在逐漸成為億萬富豪(Billionaire)的聚集中心。

而目前大洋洲區(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與鄰近島國)的超高凈值人士為4400人,其中包括在澳大利亞的3062人,而該地區的超高凈值人士規模將在未來5年內增長22%。

經濟學家認為,造成財富集中於超富人群的原因是因為收入不平等、富人儲蓄率上升以及資產積累。同時,富人將大量股權投資于企業、股票和其他金融資產,這些資產給他們帶來了不成比例的高收益。

Opinium公司也做了一項新的民意調查。當被問及誰將在2030年擁有最大權力時,34%的民眾認為是超級富豪,28%的民眾選擇了國家政府。41%的受訪者擔心財富不平等會導致腐敗程度上升,還有43%的受訪者認為,超級富豪對政府政策享有不公平的影響。

END

通常而言,媒體發布富豪榜意味著在社會資源、廣告收入等方面的優勢和利益,進入富豪榜的富豪們也能從排行榜中獲得名利雙收的效果。

一份富豪排行榜,一經發布就會引起全球公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在吸引公眾眼球的同時,富豪榜還為排榜機構及上榜企業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談論到自己的財富時,富豪們的表現各不相同。一些人拒絕合作;一些人指示下屬去確認細節;一些人發自內心希望一個人靜靜,告訴採訪他們的記者自己實際上不值如此身價。也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家產遠不止此。

但是,每每談到富豪榜,好奇心總會驅使我們要去看一看。

附:前100名富豪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