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華人自述:「為了移民,我40歲辭職離開上海..」

2019年10月22日 17:46

來源:發現

2017年,告別生活了15年的,Amy一家三口抵達,從此她為了一名陪讀媽媽。陌生文化的隔閡,青春期的叛逆,事業上的驟停,與國內親人的割裂,單親式育兒……這些陪讀媽媽們在海外遭遇的挑戰,Amy都能忍受,因為一切都是為了女兒。「陪讀只是開始,最終還是為了移民」,Amy說和她一樣的中國中產家庭,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陪讀的方式最終移民海外。讀書這一年半熬了十年都沒熬過的夜,她說人生最怕的事變成「萬一熬夜猝死,女兒一個人在紐西蘭該怎麼辦」?01「看到女兒用英文大胆演講讓我有了移民的念頭

作為一位「非主流」的魔都媽媽,女兒上幼兒園大班開始,就從沒在公立學校學習,用她的話來說,丈夫更加信任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Amy也見識了身邊太多朋友把孩子送到各種「精英學校」后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了應付考試,孩子說的英語是純正的Chinglish中式英語;孩子只不過是上課時看了一眼窗外,結果全班同學一起被罰不準課間休息;孩子的排名與高低,好與不好永遠都是和分數挂鉤……Amy不知道費力讓女兒上私立學校到底適不適合,但是僅僅一年時間,女兒竟能用英文當眾演講了,這也讓她刮目相看:「她是多麼害羞、內向的孩子呀,你能想象她在那麼多人面前演講嗎?女兒從一個26個英文字母不識的孩子,到可以不帶膽怯地表達自己。看著台上的女兒,Amy內心被觸動了:「如果換一種教學方式,我女兒這樣的性格或許永遠不會有機會上台演講!」也是從那時候起,Amy動了要移民的念頭。

0240歲重回校園:和孩子一起在圖書館寫作業

真正痛下決心是在2017年,當時上海針對民辦國際學校出了一個新規:除了外籍,所有中國籍學生必須要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我覺得我的孩子快沒書讀了!」Amy感到了惶恐,和丈夫當機立斷決定帶女兒出國。

在一個城市生活了15年之後,說走就走並不容易。

Amy有太多的不舍,自己辛苦在上海打拚買了房,自己在外企的工作做得遊刃有餘,自己早已習慣了朝九晚五的穩定生活,更害怕走出再熟悉不過的舒適圈……

然而,為了女兒,Amy似乎又並沒有其他更好的選項。

「孩子10~15歲的青春期很重要,一定要有父母的陪伴!Amy聽過太多青春期的孩子被送到國外后開始逃課、戀愛、甚至吸毒、自殺【相關閱讀:安樂死根本安樂不了,別宣傳了】的極端案例,她害怕這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自己身上。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於是40歲的Amy和丈夫帶著12歲的女兒來到了紐西蘭。

初來乍到,她心裏唯一有底氣的東西,只是兜里的存款足夠自己和女兒在紐西蘭生活兩年……期間因為老公回國工作,Amy承擔起了照顧女兒的全部責任。然而誰也沒想到,度過了適應期后,Amy竟然作出了一個更為大胆的決定:「我要自己先成為女兒的榜樣,而不是讓她覺得媽媽每天只會燒飯做菜……」

她選擇自己也做回學生,讀語言班攻克英語,最終申請到奧克蘭一所高校的會計研究生課程。

然而,這一決定的困難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

從不喝咖啡的她,為了熬夜寫論文,變得開始對咖啡上癮;讀書一年半,熬的夜比工作十年的都要多……身體長期處於疲憊中,有一次困得開著車不得不停在了路邊,打電話央求朋友幫忙去接孩子放學。

看著新聞上許多因為熬夜猝死的案例,Amy心裏無比惶恐:我哪一天因為熬夜醒不過來,女兒一個人在紐西蘭怎麼辦?

為此,她還專門留了一張字條給女兒,上面寫著所有可以聯繫的紐西蘭朋友電話,並告訴女兒:「如果媽媽出什麼事,你就去找這些人……」

媽媽這麼要強,女兒也獨立懂事。12歲的女兒每天會自己準備帶到學校的午餐,並且會主動幫媽媽分擔家務。

對於女兒Amy也會有愧疚,因為學業太忙,她有時候不得不帶著女兒一起去上課;周末和女兒的娛樂節目,也不過是在圖書館寫作業……

最忙的一次,是上課上得太晚,匆忙趕到學校時,見到母親的女兒一臉委屈地大哭:「媽媽,你是不是不要我了呀?

那一刻,Amy除了感到心痛,更多是無奈。

今年10月Amy終於研究生畢業,拿到了結業證書。結業典禮那一天,周圍擠滿了精心打扮過的年輕姑娘們,因為匆忙Amy只穿了件簡單T恤,不施粉黛地就出現在了現場……

Amy參加學校研究生畢業典禮

這一切外在的東西,Amy都不在乎。

03為了孩子更是為了自己

如今,剛畢業不久的Amy在奧克蘭找到了一份辦公室行政工作,還順利拿到了工簽,這也讓女兒可以告別國際的身份,以本地學生身份享受免費的教育。

Amy算了一筆賬:女兒在紐西蘭以國際留學生身份插班,公立學校一年的學費大概是1.6萬紐幣(約7.6萬),相比起上海名牌私立學校一年動則30萬人民幣的學費,絕對是超值的選擇。

Amy女兒所在學校

雖然剛到紐西蘭過的第一個春節,她滿腦子都是「紐西蘭物價那麼貴,生活那麼無聊,我幹嘛要來紐西蘭受罪?」

但如今她卻十分享受在紐西蘭的這種生活。

沒有加班,每天可以和女兒順著馬路走回家,而不遠處就是蔚藍色的大海;因為是移民國家,可以享受到多元的文化氛圍,而紐西蘭人的友好,也讓獨自在紐西蘭帶女兒的Amy感到暖心……

Amy女兒學校聖誕活動

女兒來了紐西蘭后,變得比以前還要自信、開朗,紐西蘭看重每一個孩子個性,因材施教的教育體系,讓Amy看到了女兒身上不只是一點點的成長:女兒總是被老師鼓勵,女兒開始越來越多享受戶外運動,女兒變得樂於助人……

Amy女兒參加社區活動

在許多人眼裡,陪讀媽媽都是有錢人的選擇,許多人覺得這樣一個群體到了國外,也就是閑著吃吃喝喝,享受生活……

Amy說這隻是少部分富人可以承擔的生活方式,對於像她一樣的中產媽媽們來說,在孩子讀書之餘,自己也讀個學位,或是學個技能,畢業后還能發揮一技之長找個工作、成功移民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家庭投資和選擇。

「父母一定不要為了孩子犧牲全部,更不要把人生所有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Amy說,雖然她為了孩子辭了職,但來紐西蘭后自己也讀了學位,對未來進行了投資,反而也讓她開闊了眼界,充實了生活。

所以,她永遠不會對孩子說:「我移民那麼辛苦,還不是都是為了你」這樣的話。

與大自然親近是Amy和女兒最愛做的事

04「我們或許會成為最孤獨的中國老人吧」

Amy雙贏式的陪讀故事值得借鑒,對於人到中年的廣大父母們來說,陪孩子到國外讀書,甚至是為了孩子移民,都是人生中一次不小的抉擇。這樣的選擇到底值不值,相信答案在你自己心中。Amy說自己身邊就有太多這樣的例子,有從北京陪兒子到紐西蘭的媽媽,為了移民自己也打算讀個幼兒教育,卻因為學業壓力太大,最終不得不放棄,全家一起回了國;也有碰到女兒青春期,每天在紐西蘭過得魂不守舍的陪讀媽媽,親子衝突不斷卻也找不到解決的辦法;還有從無錫到紐西蘭陪讀的媽媽,因為孩子不適應,每天都哭著和父母說「是你們把我騙來了紐西蘭」,最終精神上出現了問題,得了抑鬱症需要看心理醫生……對於Amy個人來說,她因為與丈夫聚少離多,夫妻衝突不斷也是她來到紐西蘭后,覺得力不從心的一件事。「移民不就是為了一家人更好地在一起生活嗎?可我現在和老公卻成了有共同目標,卻沒有共同話題的最熟悉的陌生人」,Amy無奈地說。在紐西蘭陪讀生活這麼久,最大的感受或許就是始終沒有找到歸屬感。「我們這些陪讀父母,未來或許會成為最孤獨的中國老人吧,在國外生活孤獨,回國也會感到孤獨,畢竟離開那麼久了,很多東西也變了……」Amy有些無奈地說。人到中年,你會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