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洲新鮮事
澳大利亞超市貨架的嬰兒奶粉常常被人「洗劫一空」,隨後銷往中國,本地消費者對此憤怒不已,但鮮為人知的是,這是洗錢者精心策劃以將犯罪所得轉移到海外的「障眼法」。
據悉,洗錢集團正將數百萬澳元轉移出境,他們在澳大利亞雇傭了一大幫購物者,或「跑腿人」,前往超市掃購嬰兒奶粉和其他熱門商品,然後將它們發到中國內地轉售。
這些買家由洗錢集團在澳大利亞的負責人招募,後者提供現金供他們從超市和藥房購買奶粉、保健品和化妝品。
2018年和2019年,在墨爾本進行的兩次洗錢調查中,聯邦警察逮捕了9人。去年7月,警方在一處郊區房屋中查獲180萬澳元現金,三人因此受到指控。
2018年,6人被指控犯有洗錢和煙草走私等罪名。其中一人已經認罪,被判處9個月監禁,另外5人表示打算認罪。
聯邦探員奇德西(Dean Chidgey)表示,大多數代購經營者都是合法經營企業,而大多數受雇進行購物的中國遊客、留學生和澳大利亞居民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在幫助全球洗錢者將在澳大利亞販毒的資金轉移到海外。
「本地嬰兒奶粉在中國很受歡迎,它為洗錢者提供了另一種渠道,即利用髒錢購買熱門產品並銷往海外,有效地將非法資金移到海外而不被執法機構發現。」
通過這種方式轉移到海外的資金沒有存入澳大利亞的銀行賬戶,澳大利亞交易報告和分析中心(AUSTRAC)和其他執法機構也無法追蹤到這些資金。
奇德西表示,「將資金轉移到海外使得毒品走私組織能夠繼續向澳大利亞進口或走私毒品並出售獲利,之後再將利潤轉至海外。這些犯罪集團的頭號負責人通常也在海外」
零售商通過限購措施或將奶粉罐放在櫃檯後面試圖打擊大量搶購的行為,但對那些「跑腿人」來說,收效甚微。
這一行為始於2008年,當時中國的三聚氰胺奶粉導致6名嬰兒死亡,數十萬人患病,不斷壯大的中國中產階級紛紛到海外為自己的孩子尋找安全配方奶粉。這也因此在澳大利亞造成了奶粉短缺的問題,憂心忡忡的中國家長願意支付三倍于澳大利亞零售價的價格購買奶粉。
據估計,澳大利亞代購企業每年的營業額約為10億澳元,但警方不知道有多少黑錢是通過代購洗錢的。
聯邦探員李約瑟(Simon Needham)表示,警方正在全球各國追蹤洗錢集團頭目的活動,並警告說,「離岸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抓到你。」
「我們有一個非常強大和龐大的國際網路。我們不局限於自己的管轄範圍,我們的觸角肯定伸到世界其他地方。」